看著對面城中衝來的人流,有的跑向契丹軍營,有的跑向後山,杜中宵對十三郎道:“城中必然是出了亂子。劉淮一向謹慎,城中若無意外,他當能守得固若金湯。十三郎,你帶著手下所有鐵騎,衝到軍城之下,把契丹人擋在城外!我們是來救唐龍鎮的,城失了,如何向朝廷交待?既已如此,今日只好與契丹大戰一場!你到城下護得城池安全,我帶大軍與耶律重元決戰,沒有炮兵,難道就打不過他們!”
十三郎道:“屬下必守軍城不失!提舉一切小心,若敵勢大難制,無非是我也帶兵入城堅守就是!”
杜中宵點了點頭:“明白。去吧,記住無論如何不能把城丟了!”
十三郎叉手唱諾,帶著列好陣的一千餘鐵甲騎兵,向三里外的軍城而去。
看著鐵甲離去,杜中宵對石全彬道:“我進士出身,非出身行伍,練了幾年兵,卻從來不想這樣打仗。我設想中的戰爭,不是這個樣子啊——”
說完,杜中宵無奈地搖了搖頭。
聽了這話,石全彬心中一陣打鼓,忙道:“待制,兩軍交戰,生死存亡,容不得半點猶疑!若是待制殊無把握,不如再等上一二日,全軍到齊、準備妥當再開戰如何?”
杜中宵笑道:“團練,兩軍交戰,哪裡有那麼多準備妥當的機會?我不是心有猶疑,而是這樣作戰覺得可惜。昨日到了五千步軍,加上七千騎兵,已經可以與契丹一戰。今日軍城內亂,契丹必然會乘勢大舉攻城。機會就這一個,哪裡去擇日再戰?今日不戰,我無法向城中軍民交待,也無法向官兵交待!”
杜中宵可惜的不是實力不足,打仗哪有永遠佔上風的。他可惜的是自己一心想憑這一戰,檢驗一下自己認識的戰爭,到底對不對。營田廂軍的練法和戰法,到底適不適應戰爭。今天倉促,一切都來不及佈置,最核心的炮兵又沒到,縱然打贏效果也會差許多。
此時十三郎的騎兵已經到了谷地,快要接近契丹軍營。昨日海里被殺,契丹人對鐵甲極為忌憚,並沒有派兵阻攔。不過要軍城,他們還要衝破一些契丹軍營,有一場廝殺。
深吸一口氣,杜中宵高聲道:“楊文廣、趙滋,集結兵馬,谷中列陣!”
楊文廣和趙滋高聲唱諾,飛馬下山,各自集結所部,準備全軍進攻。
騎兵全部過河之後,從保德軍全速趕來的步兵緊隨其後,昨夜楊文廣和趙滋兩人各帶兩三千人,到了杜中宵的帥帳所在。竇舜卿在最後,帶其餘步兵正在趕來。
這不是杜中宵演練的戰爭,時間緊急,只能夠依現在的戰法來打了。五千步兵居中,七千騎兵分為兩翼和杜中宵的預備隊,兩軍正面對決。
太陽高升,宋軍陸續向谷口集中,擺出了全面進攻的陣勢。
耶律重元站在望樓上,看著河對面的軍城慢慢出來的人少了,最後完全消失,對蕭革道:“看這架勢,城中已經開始平亂。雖然城門關閉,但城裡我們的人不少,加之兵亂,正是攻城的好機會。昨日要移炮對付鐵甲,今日又要移炮攻城,圖耗時間,真真急死人!”
蕭革道:“已經接了從城裡逃出來的守城張都監,聽他所言,城中已經兵亂。昨日進城的不過只有百人,而守城的兵士作亂,沒那麼容易平定。只要我們開始攻城,宋人還能只靠一百人守住?”
耶律重元道:“今日是攻唐龍鎮的最好機會,萬萬不能錯過。派出萬人,結陣防住對面山谷裡來的宋軍。只要攻下了軍城,宋軍還能奪回去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