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留守府前,耶律仁先與一眾大臣早已經站在門外。旁邊是的宋軍士卒,緊緊圍住,也不為難他們。此次進攻實在太過順利,宋軍軍紀又嚴,倒是沒有人到處亂搶。
劉幾三人見前面一堆契丹大臣,相視一笑,各自下馬。
耶律仁先不認識劉幾,卻認識他身上穿的官服。走上前來,拱手道:“罪臣耶律仁先,見過南國劉太尉。太尉大軍前來,沒有及時相迎,還望恕罪。”
劉幾笑道:“兩國交兵,不分出勝負來,終究是不甘心的。留守,以後幽州的事情,還有許多要勞煩你,萬望相助。此番幽州城已經破了,你命城中官員,聽候吩咐就是了。”
耶律仁先道:“本是罪臣,自然聽太尉吩咐。城中的官衙和皇宮我已派人看住,只等太尉安排。”
劉幾點了點頭,對身邊的劉兼濟和竇舜卿道:“我在京城的時候,還與留守的兄長飲過酒。耶律義先在唐龍鎮時被擒到京城,這些年不問世事,在京城倒也快活。留守為人儒雅,類其兄長。”
說完,命人把大部分契丹官僚帶走,只留下了耶律仁先、韓運吳湛等幾個大臣。對他們道:“這一戰不容易,今夜借留守府,備些薄酒,以為慶功。諸位都是契丹大臣,一起與我們飲幾杯。”
耶律仁先等人連連推辭。宋軍慶功,讓他們幾個俘虜陪酒,不是故意羞辱嗎。只是劉幾堅持,幾個人如何推辭得掉?只能夠答應了。臉色都不好看。
劉幾三人進了留守府,一邊的耶律仁先強行在側,講解著府裡建築。劉幾甚有興致,裡裡外外把留守府看了一遍。最後到了客廳,才各自落座,吩咐士卒到後面備酒菜。
一會上了茶來,幾個人一起飲茶。
劉幾對耶律仁先道:“幽州已經破了,留守今天寫一封書,告知你們國主。明日派人,送到武清城去。現在大勢已定,你們再掙扎,也已經沒有意義。不如降了,還有富貴。”
耶律仁先道:“聖上春秋鼎盛,即位之後,又有重元叛亂,歷盡千辛萬苦才登位大寶,哪裡聽得進去這些話?太尉,信我可以寫,不過想來沒有多少用處。”
劉幾笑道:“只要留守寫了就好。耶律洪基能聽進去多少,看他造化了。幽州城破之後,我軍四十萬大軍,把他包圍在武清附近。現在他軍無戰力,又缺糧草,能堅持幾時?”
耶律仁先無語,心中悲苦。當年耶律宗真被杜中宵一輪火炮轟死,自己帶著二十萬大軍,撤到了上京道。這二十萬大軍的支援,對耶律洪基最終戰勝重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本來以為,耶律洪基成為新的皇帝,自己前途無量。哪裡想到,剛剛起步,就面臨到了這種局面。
耶律仁先清楚,幽州一破,契丹完了。耶律洪基被封住了撤退的道路,打又不打不過,還能夠怎麼樣?以他的脾性,也不會投降,估計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不一會,酒菜上來。旁邊炭火正旺,劉幾與竇舜卿、劉兼濟舉杯,談笑風生。同座的幾個契丹大臣如坐針氈,心中說不出的滋味。
幾個月前,契丹人還自命不凡,認為一旦南下,宋朝必然無法阻擋。哪裡想到,只過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到了這個地步。
現在不是勝利或是失敗的問題,而是契丹很可能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