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風雨大宋> 第29章 奏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9章 奏對 (2 / 2)

杜中宵的奏章中,提出的第一條,就是現在各路分開發行的錢引,收歸朝廷,由朝廷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統一發行。錢引發行各地,作為全國統一貨幣。現在是發行貨幣的一個時間視窗,由於經濟有了發展,舊的中央朝廷花錢的方式不變,財政充裕,沒有虛發的隱患。隨著工業發展,經濟上升,可以慢慢完善貨幣發行系統。統一貨幣後,各地官營的場務,包括鐵監,用貨幣來衡量其經營好壞。

由於自立國以後,宋朝都面臨著需要大量錢物用來養兵的問題,財政緊張,整個官僚系統對錢糧特別敏感。凡是民間的工商業,只要賺錢,就會被收歸官營。如果利潤不高,就放給民間。對於官營的場務管得特別嚴,不允許出現虧空。各地官營場務的負責人,往往是當地的大戶,目的就是場務虧了錢,可以讓大戶用自家的錢補上。官營場務,官方是一定要收到錢的。

以鐵監為代表的新式官營場務,與以前的商業模式大不相同,這一套管理體系必須大變。世間哪個大戶,能夠賠得起鐵監的利潤?現在的實物調撥,實際是把權力放給場務管理者,地方權力非常大。相對於鐵監的體量來說,管理的知監地位太低了。

把鐵監由調運物資,換成朝適用錢購買,考核其利潤,是比較大的改變。改了之後,鐵監應該由朝廷統一管理,相當於多出了一個衙門。各個大型商業,如鐵監、商場、很行等等,由於規模巨大,新的管理衙門必然地位重要,引致中書系統變革。

如此改變,其中牽涉到的事情方方面面,杜中宵都不能條列清楚,更何況是趙禎。此事必須朝廷集議,討論成熟,才能真正實施。

聽杜中宵講著將來進行的改革,趙禎大多都不明白,只是頻頻點頭。杜中宵放棄兵權,回來任御史中丞,對趙禎來說就足夠了。連番大勝之後,不抓住兵權不放,就足以讓人放心。現在這個時候,朝政也確實需要變革,由杜中宵提出來最好。至於最後怎麼改,自有大臣決斷。

諸般說完,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趙禎吩咐上了茶湯,兩人飲用過了,接著說下面的事情。

趙禎道:“奏章中說,現在的葉縣,人戶眾多,而且治下的工廠太多了,縣衙根本管不過來,必須朝廷另想辦法。依你之意,鐵監那裡由朝廷直管,鐵監之外,葉縣升為葉州,是也不是?”

杜中宵道:“回陛下,臣確有此意。現在的鐵監,如果真是把其調撥的貨物全部算成錢,數字會非常之大。這樣重要的地方,再讓地方管轄諸多不便。不如把鐵監獨立出來,直接由朝廷管轄。三司分開之後的鹽鐵司,說是管著天下的官營場務,其實只是下面報賬,他們匯總而已。以後的鹽鐵司可以增加一些人手,把官營場務直接管起來。”

趙禎點了點頭,道:“如此一來,相當於朝廷收了地方之權。”

杜中宵道:“朝廷收的,其實是各地常平司的權。真正要全國統一管理的,無非是鐵監、商場、儲蓄所、鐵路、漕運這些,大多本屬常平司。至於州縣,他們本來就管不到這些。”

趙禎道:“此事重大,與前邊的事情一樣,等各衙門集議吧。而且要聽一聽地方如何想,不要朝廷收了上來,地方諸多不便。這些收歸鹽鐵司,你估計一年會有多少錢糧?”

杜中宵想了想,道:“粗略估算,一年當有過億之數。當然,這些除了賺錢,還要花錢,交到朝廷手裡的應該沒有這麼多。不過既是場務,就有盈虧,如何考較,要朝廷定規矩。”

聽到數字,趙禎暗歎了一口氣。一億貫,這比前些年宋朝一年的財政收入還要多一些,而且是包括錢糧稅賦之內的所有收入。僅僅幾年的時間,這個數字好似就不出奇了。倒退十年,如果朝廷一年能多收一億貫,根本就不會同意跟党項議和。到了現在,卻是僅僅幾個行業的官營場務,就能收入這麼多錢了。

杜中宵開拓河曲路時,並沒有花太多的錢,鐵監就能支撐。到了開拓西域的時候,打的仗不多,花的錢卻不少。那一條從勝州到伊州的鐵路,就值多少錢?幸好朝廷財政充裕,一切都無風無浪。

趙禎還認識不到,隨著鐵監擴大生產規模,鐵路形成統一市場,歷史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但這些數字,作為皇帝,趙禎卻清醒地認識到,到底意味著什麼。沒有這些錢,杜中宵佔了河曲路,根本就沒有餘力三年之後就開拓西域。宋軍也沒有足夠錢糧,對全體禁軍整訓。

錢的作用,對於朝廷來說,比想象的更加重要。正是因為現在朝廷有錢,甚至是一時之間,朝臣都不知道該怎麼花這些錢,才要進攻党項,趙禎才想要變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