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了飯,看看天色還早,權二郎從地上跳起來,道:“那邊山不高,我過去看看,能不能撿只獐兔之類的,我們烤了吃。沒有這些,掏些鳥蛋也是好的。”
楊大郎道:“山裡野物雖多,哪裡就有這樣好運氣被你撿著?還是不要到處亂跑,小心迷了路。”
權二郎哪裡肯聽?一邊向山腳下走,口中一邊道:“撿不到野物,便從溪裡摸兩尾魚吃。”
這個年代,魚蝦之類算蔬菜,並不算肉。就連出家人吃齋守戒,好多也不忌魚。普通人觀念裡,吃魚不算吃肉。好多地方都是如此,並只是在中國這樣。
沿著小溪,權二郎走到小山腳下,抬頭看看樹木茂密的小山,又看看不遠處坐著歇息的楊大郎,猶豫了一下,還是向山上爬去。爬不多遠,突然腳下被絆了一下,差點摔倒。低頭一看,見地上一條挺粗的木棍,埋在枯葉下面,長滿苔蘚。有心拿起來做為柺杖,彎腰去撿,卻不想這棍子沉重得很,猛然間被閃了一下,腳下打滑,踩中一塊浮石,一屁股坐在地上。
那石頭順著山坡滾下去,不多時跌進水裡,傳來一聲“撲通”聲。
權二郎嘟囔一句:“作怪,這棍子長在地裡麼?怎麼這麼沉重!”
使出力氣,把地上的棍子提起來。拿在手裡,才發現並不是木棍,而是一根失棍。前面有尖,如果看得不錯,應該是一條撬棍。
把撬棍拿在手裡,權二郎試了試,口中道:“倒是一塊好鐵,可以當作鐧用,只是沉重了些。”
剛才摔了一跌,再看眼前的小山,心中發虛,不想上去了。想起剛才石頭掉下山的地方,明顯有水聲,可能是個池塘,便想下去抓魚。這裡不知多少人沒有人跡,只要有水,想來大魚不少。
沿著山坡走下去,不多遠,就看見前方黑忽忽一個洞,就在山腳下面。到了洞前,權二郎伸腦袋看了一會,見下面一汪碧水,洞壁極為粗糙,有人工開鑿的痕跡。這洞太小,哪裡有水潭的樣子?權二郎圍著轉了一圈,也不敢進去。不知這裡是個什麼路數,權二郎只好拿著撬棍,回到楊大郎休息的地方。
見權二郎拿著根棍子回來,楊大郎懶洋洋地道:“這種地方,野物哪是那麼好獵的?好好歇息,一會我們繼續上路。轉過小山,尋處背風的地方過夜。”
權二郎到火堆邊坐下,把手中的撬棍遞給楊大郎看,口中說道:“雖然沒獵到野物,卻撿了一塊好鐵,過幾日有閒了,哥哥給我打把朴刀帶在身上。”
“深山裡面,如何打鐵?”楊大郎接了鐵棍在手,看了看。“這是根鐵釺,看起來許多年了,鏽蝕成這個樣子。這裡又無人家,怎麼會有人遺落這種東西?”
說著,楊大郎想起什麼,一下站了起來:“不對,鐵釺說不定是開礦用的!兄弟,你在前面看見了什麼,說給我聽。說不定,前邊就是古人開礦的地方!”
權二郎道:“那就是個小山坡,一無所有,怎麼開礦?倒是山坡下面,平地挖了一個洞,一兩丈方圓,洞裡全都是水,不知道多深。我看那洞壁,倒像是人挖出來的樣子。”
楊大郎道:“既是人挖的,這樣地方,除了開礦,還能做什麼?帶我去看!”
權二郎有些不情願,不過看楊大郎認真的樣子,只好站起身來,帶著他來到那個洞前。
楊大郎一看地上挖出來的這個洞,心中就有了大致猜測。圍著洞轉了一圈,拾到幾片掏片,迎著陽光仔細觀看。這些陶片沒有什麼特別,可能以前是陶盆陶罐之類,只是年代非常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