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遷西縣城火光沖天,百里外可聞。
察覺中計的滿騎,第一時間往城外逃竄。這個時候也顧不得什麼埋伏了,全體上馬大開四門奪命而出再磨蹭幾分鐘,不用埋伏也會變成大漠烤肉。
倉惶出城的騎兵隨即遭到了子彈問候。
明亮的火光給阻擊者提供了優良的視野。衣冠不整,面板被烈火燒得鮮血淋漓的逃命者,自出城那一刻就開始不停倒斃。
生死瞬間,亡命者絲毫不顧同伴,紛紛低頭伏身,拼命打馬,試圖衝亂對手的陣型,為自己闖出一條生路。
就在這時,提前埋在城牆下的火藥終於被引爆了。夯土夾磚的城牆,發出轟隆隆的倒塌聲。怪響猶如巨獸奔騰,令亡命者心喪膽裂。
沒過多久,遷西這個原本可以屯兵駐守的據點,就被刻意炸成了一座殘破廢墟。
最終,在烈火和槍彈夾擊下,夜襲一戰,額駙揚古利僅帶三百騎逃出生天。
匪夷所思的下馬威,令尚在三屯營坐鎮的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大為吃驚。
一千多精銳騎兵的損失,穿著藍色對襟短褂,使用銳利火槍的對手阿濟格得知詳情後,一股久違的、似曾相識的詭異感湧上了心頭。
上一次有過這種感覺後,明人的京城堆了個京觀出來。
警戒心爆表的阿濟格,當即開始調整戰略。
總數上萬的蒙八旗騎兵,被抽調到了燕山走廊東端。緊接著,阿濟格下令,後續入關的步兵,也全部自三屯營向東,總數不少於兩萬。
和想象中不一樣的是,其實興旺於白山黑水間的滿族,並不是遊牧民族,而是漁獵民族。之後被努爾哈赤統一成後金政權後,控制區擴大,旗丁有了奴隸和包衣,滿族才轉化成了半農耕半漁獵民族。
一直以來,後金的作戰模式,其實並不以騎兵為主。其兵力構成,大部分是步兵,或者說,是騎馬步兵。
至於軍力構成中的純騎兵缺額,則由蒙古八旗來填補。
以此次入關的十二萬人為例。這其中,蒙八旗出了三萬騎兵,滿族騎兵則只有一萬人。剩餘的八萬,全是旗丁步卒。
通常情況下,如果在關外和關寧軍堡壘作戰,根本不會有這麼高比例的騎兵,步卒裡也會出現大量只負責後勤的輔兵。
但是入關搶劫的隊伍不一樣。不但騎兵比例增加,而且步卒都是可以上陣的旗丁,沒有輔兵。
至於缺失的後勤問題.入關前大家推的是空蕩蕩的小車,入關後,運輸任務會交給劫掠來的明國百姓承擔。
從比例就可以看出,阿濟格這次是下定決心要打高階局。他在原本議定的兩萬軍馬基礎上,額外抽調了一萬蒙八旗騎兵。這就是極度重視了。
要知道,現在每往走廊東端多調一個兵,接下來走廊西端的環京大搶劫行動,就少一個兵多抽調一萬騎兵,就代表著少搶劫很多村落,財富和人口。
然而額駙揚古利的遭遇,令阿濟格嗅到了危險。他現在對防守後路的重視,已經和進攻相等。
抽調出來東進的兵馬,依舊是揚古利主持。因為另一位郡王阿巴泰性如烈火,進攻有餘守成不足,由他去主持後路怕是會出問題。
遷西夜火兩天後,烏雲一般的騎兵,再次從燕山走廊東端湧將出來。這一次,數量上萬的蒙古騎兵沒有停留,出現後便分成幾股大隊,向東南西幾個方向散去。
而後續由揚古利率領的兩萬步卒,出了山口後,並沒有貿然前進,只是就地紮營,靜等偵騎線報。
這一次,由於蒙古韃子只管探路不管其餘,所以資訊終於更新,源源不斷傳到了後方。
首先,往東邊的一股斥候,只用了一天時間,就跑完了百多里路。這股騎兵在第二天,就望見了大海,逼近了山海關。
這個位置,不出所料,蒙古人遭到了隸屬關寧軍的騎兵攻擊。探路的蒙古人倒也沒什麼戰意,瞭解完情況轉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