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兵營密約”三日後。地點,登州水城官碼頭。
這個時間點,位於山東半島的登萊巡撫衙門,已經收到了京城快馬加鞭送來的軍情戰報:大淩河之戰管軍一敗塗地,損兵數萬,逃回錦州者不足半數。
接到軍情的孫元化除了一開始大吃一驚之外,也就僅止而此。畢竟這些年輸過太多,大家現在對東虜事都相當冷靜了。
當然,心中即便毫無波瀾,正常工作還是要繼續的,於是孫元化便緊急召集沙正明孔有德等武將軍議。
從大局上說,登州這一組側翼+南方海軍的偏師組合,其實私底下並不在意關外大敗,因為主戰場本來就不干他們這些旁支派系的事。
即便是和東林黨過從甚密的孫元化,那也最多是替國家惋惜一下就到頭了。畢竟玩政治就要講派系,徐光啟孫元化這一系,在朝中屬於基督小派系,根本無意也無力插手朝中任何大事。
而早就知道關外大敗的穿越者,這時候只能裝作吃驚的樣子大喊一聲:“軍門,我等當即刻出海往援關外!”
孫元化要的就是這個態度。
這個時代訊息傳遞緩慢交通不便,按常理,南方勤王軍通常要幾個月時間才能趕到北方,所以朝廷根本不可能給登州偏師設定具體時間。
也就是說,今天所謂的緊張,其實與會各方都是裝出來的......總要講個政治正確。
然而從個人角度來講,現在出海也是必須的。
畢竟孫元化已經接到了軍情,穿越眾的船隊也已經在登州修整了幾天,這時候再不出海,容易在事後落下把柄。
所以沙正明一聲大吼,正好吼在了孫元化心頭:他就是爬這些軍頭鬧什麼么蛾子。
見沙正明如此上道,老孫急忙捻鬚點頭:“嗯,關外逢遭大敗,如今祖大壽還在淩河苦苦支撐待援,局勢危急。幾位將軍即準備妥當,依本官之見,須宜早不宜遲。諸位將軍,還請速速發兵吧!”
“末將尊令!”
沙正明起身領命,已經被做通工作的東江諸將自然也隨同起身,齊齊應命。
如此,一場各方心照不宣的軍議就這樣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標準流程:巡撫大人親切送別? 大張旗鼓? 碼頭斟酒,誓師出征。
這是必須要走的程式? 稍後孫元化還會有奏摺發出? 以便大張旗鼓告訴朝廷:我這邊開始行動了,登州臣僚們都很努力!
於是乎? 滿載著糧食、日用雜貨的船隊就這樣出發了......哦對了,還有兵員:孔有德部1500精銳? 比歷史上多了一倍士兵? 少了800匹馬。
一切都在穿越眾計劃之中。
——————————————————————————
從登州出海的話,距離渤海灣對面的旅順、遼河口(盤錦)乃至東江鎮這些熱點地區都是非常近的。像是最近的東江鎮總兵駐地旅順,距離登州的直線海程還不到150公里,對於航速平均4節的船隊來說? 一天一夜時間? 就能看到海岸線。
然而孔有德這次坐著穿越者的船隊出海後,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往常不是這樣的。東江鎮的小船,很多時候挑一個風浪平靜的日子順風南下,靠目測就能飄到山東半島。
這次,徒一出海? 船隊先是徑直東向,然後向北、向南、向東? 七拐八拐之下,離開了海岸線參照物的土著? 很快就不知道船隊在大海的什麼方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