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硬朗,臉頰上蓄著短鬚的年輕將領,正是登州左營參將孔有德。
此人遼東礦徒出身,後投奔皮島毛文龍,認毛為義父,改名毛永詩。由於孔有德英勇善戰,後來成為東江鎮重要將領。
再之後,毛文龍被袁崇煥所殺,東江鎮四分五裂。以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為首的東江一部,由於和新任總兵黃龍不睦,最後便投靠到登萊巡撫孫元化門下,移鎮登州駐防。
講真,今天在碼頭候見傳說中的曹氏兵馬,孔參將的心情其實有點複雜:惶恐、感激之心皆有。
說惶恐,是因為他清楚來人的厲害。
想那東江鎮10萬壯士,在爬冰臥雪的關外和建奴生死搏殺時時纏鬥不休......然而歷年下來,東江鎮全夥砍掉的韃子人頭加在一塊,還不夠人家勤王偏師砍下的多。
當然,要是算上包衣和平民,毛文龍報給朝廷的殺敵數字那就沒譜了。
然而人誰都能騙,就是不能騙自己。
當初京城獻捷大典過後,朝廷不惜耗費重金,硬生生將4000顆建奴人頭轉運九邊傳閱,以揚國威。
東江群豪就在這時候被顛覆了三觀。他們不光見到了心目中的大魔王阿敏和碩託兩位貝勒爺,還在貨櫃車中翻找到了許多熟人往昔裡追殺大夥的那些熟人。
所以孔有德十分清楚,曹氏斬掉的那4000顆建奴人頭,可都是實打實的建奴精銳。
這正是他今天有點惶恐的原因所在:只有和建奴真刀真槍拼殺過的人,才曉得其中厲害。
至於說孔有德此刻暗戳戳的感激心態,那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在這之前,其實兵部的函文已經用加急快遞傳到了登萊巡撫衙門:著孫元化調派得力部眾趕赴山海關聽用。
火器專家孫元化接到公文後,自然是不敢怠慢的。曾經做過寧遠主事,主持過炮擊建奴的他,很清楚這次大淩河之戰對於明廷的意義。更何況這次戰役,自發動伊始朝中盟友就有信函與他。
官至朝廷專為遼東前線定製的登萊巡撫,孫元化這次責無旁貸。
令孫元化沒想到是,他部署將令後效果並不好。一干遼東將佐聞令恍惚,先是在出兵與否上杯葛來去,而當孫元化明言兵令不可更易後,此輩又推脫叫苦種種不堪。
孫元化大概齊知道一點孔有德輩避戰的緣由。然而身為世襲士大夫一員,孫元化沒有道理,也不可能放下身段去探究一干武人的心路歷程。
他老孫又不造反,籠絡部眾邀買人心有毛用?
對於老孫來說,自家當初為公事上書朝廷,從而收留一干東江叫花子,就已經屬於為國分憂兼有大恩與彼輩了。今天之他所以下令出兵,那也是朝廷有令不得不遵從,所以此事斷斷容不得推脫,孔有德無論有什麼理由,這兵,是一定要出的。
最終,見巡撫大人心情不好兼且強硬下令ꓹ孔有德等遼人將佐也無法硬抗ꓹ只能先點頭應允下來。沒辦法ꓹ畢竟人在屋簷下ꓹ吃人錢糧ꓹ就得與人消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