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火墩是介於烽火臺和關卡之間的大型墩臺,擁有後世大約三層半樓高的厚實牆體,算是一座迷你袖珍小城。
這種高度的墩臺,在防守方人手充足的情況下,很難在短時間內打下來。
所以匪夥的攻城方式很容易就被猜到了:無非是撞門+火攻。
至於最常見的蟻附攻城......匪夥是昨夜看到煙花訊號後連夜趕來的,根本沒有攻打據點的思想準備,也沒有時間來打造攻城器械,譬如梯子。
第一撥的結局和預料中差不多:飛上天的火把,無論是落在牆頭還是院內,都被有準備的防守方第一時間撲滅。
而撞門組,僅僅只撞了兩下門,就被上方射下的利箭穿了三個人,然後就崩潰掉頭跑路了。
第一回合短兵相接,短短三分鐘結束。進攻方風一般撤退之餘,在原地留下了幾個哀嚎中的傷員。
而防守方除了兩個被火燙傷手臂的倒黴蛋之外,全員無損。
見此情形,位於土坡上的三位大哥倒是沒什麼情緒波動:義鑫隆能在口內口外行商多年,勢必是扎手的硬點子,一碰就垮才不合理。
剛才是試探,下面才是正餐。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後,匪夥組織的第二撥衝擊開始了。
依舊是太行顧老大的手下。只不過,這次上陣的都是精銳,俗稱積年老匪。
和之前的氣氛組不同。第二撥精銳,不光臨時製作一些了防箭的竹木牌,還配備了一些雜七雜八的獵弓和弩機。
衝到關下後,積年老匪們迅速完成了分工合作。頂著盾牌的撞門組第一時間扛起樹幹撞門,其餘拿著各種遠端兵器的,開始和牆頭對射。
這一刻起,戰鬥才算是真正開始,進入了殘酷的消耗階段。
甫一交手,城上城下便有了傷亡,雙方都出現了被箭失射穿面門和身體的傷員。另外,牆頭上突然扔下的灰瓶和石塊,也令頂著盾牌的撞門組出現了傷亡。
然而精銳畢竟是精銳。儘管被打倒打傷好幾個,但是不停有生力軍補充的撞門組,依舊在不停撞門。
作戰意志比氣氛組頑強了許多的精銳老匪,這一次在城下堅持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關門被撞得搖搖欲墜後,老匪們才忍受不了傷亡開始撤退。
這一撥殘酷的攻防作戰,給雙方造成了十人以上的精銳減員。相比之下,匪夥損失得更多,超過了三十人。這個數字,對於商隊可以忍耐,但是對於匪夥來說,就很高昂了。
太行顧老大看似人手是三股匪夥中最多的,但精銳不是大白菜,都是團隊骨幹,死一個少一個。
第二撥戰鬥結束後,看看日頭已經到了頭頂,雙方都知道打不下去了,於是都默契地開始修整舔傷口,準備應對午後的第三撥攻擊。
全程提著一柄短刀在牆頭指揮的吳掌櫃,遠遠望見匪夥在起火燒水烤乾糧,終於鬆了口氣,開始安排善後。
他首先把牆頭上的人都換了下去,命令下邊待命的生力軍上來值守。
這就是防守方的優勢所在了:武火墩之所以當初選址在此地,就是因為地勢三面陡峭,只有正面可以展開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