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條路,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明初大軍出塞,明末滿清取道蒙古入關劫掠,包括李自成入京,乃至於歷史上無數次牽扯到北方的大戰,三條山徑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此重要的戰略通道,歷朝歷代都是有軍事駐紮的。
大明在這些要道上,同樣修建了關隘,佈置了兵馬駐防。有名的紫荊關,就位於飛狐陘和蒲陰陘的交接處,是著名天險,商隊之後也要路過。
這就是為什麼山道反而安全的緣故:關鍵節點都有官兵駐守,平日裡往來巡邏,不可能放任大股盜匪出沒。
至於等閒三五個蟊賊......這年頭的行商都不是吃素的,出門都是成堆聚夥,人少了,誰搶誰還不一定呢。
另外,在天下有數的險峻山道打劫,其實很難操作。羊腸道兩旁不是懸崖就是峭壁,想找一處埋伏的地點都很難......總不能從峭壁上飛下來吧。
真正對行商產生威脅的,反而是兩百里山路帶來的各種自然危險。好在平叔早年間來往於兩地,熟悉路況,正是完成任務的不二選擇。
接下任務後,平叔當即撿選了幾樣符合散戶身份的貨物,然後命人牽來一頭驢,在驢身上支好木架,將幾樣貨物捆紮牢實。
準備好貨物後,平叔換了身符合身份的土布棉襖,再戴上一頂半舊氈帽,用一塊粗布砂巾圍住臉。
最後,他就這樣孤零零一人牽著驢,走出大車店,消失在了進入縣城的城門洞裡。
消失的平叔只是開始,昨夜三人組商量好的應對路數不止有平叔這一路。
接下來兩天,吳掌櫃悄然進出了縣城幾次。
易縣是吳家出蔚州後的商路第一站,自然有本地常年打交道的商戶可供聯絡。
和下家談妥後,吳掌櫃立即出手了兩車相對價值不高的貨物。與此同時,也在本地採購了一些貨物。
購進購出的這些貨物,都是在天黑後,悄悄摸摸透過零散搬運的方式交換的,目的就是為了保密。
而在這期間,不時有一兩騎護衛悄然離開了縣城區域,不知所蹤。
等這些工作做完,已經是車隊在易縣修整的第三天了。
第四日晨,一切準備就緒的義鑫隆商隊,準時在天光亮起那一刻,踏上了歸途。
依舊是十三輛馬車,依舊是百來號人。
如此規模的商隊啟行,自然瞞不了人。這一刻,縣城內外,城上城下,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目送著車隊,沿城北的官道緩緩而行。
嗯?怎麼是北上?......不對頭啊,不是應該走西邊嗎?
易縣的位置,就在太行山隘口外,和蒲陰陘驛道是平行的。
正常來說,商隊從易縣出發,應該向正西方向前進,走個二三十里路就進山了。
這二三十里海拔急劇升高的丘陵山林地形,正是公認的危險地段。
接下來,不出事的話,商隊順著蒲陰陘山徑繼續向西鑽山百里,就會遇到太行山中有名的紫荊關天險。
從紫荊關起,折向北方,下面的路就是飛狐陘。沿著飛狐陘再走百里路程,出飛狐口,就是終點站蔚州。
而今天商隊北行這一出,確實出了某些人意料:從易縣向北不進山的話,下一處穿過太行的驛道,可就是京城西北方向附近的軍都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