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押寶在穿越勢力的劉耀祖,從方方面面和穿越眾合作,最終得到了豐厚回報。
幾年後,劉家已經成為了南方海運木料在江南地區的總經銷商,木行會長。劉耀祖一手控制了產自夷洲、安南、大小呂宋、甚至暹羅、天竺的海運原木生意。
有了穿越勢力做靠山,劉家的生意越做越大,連京城和天津都有了劉家的堆料廠和傢俱廠。包括宮中採購大料,都要派人來和杭州劉老爺接洽。
這種態勢在前年初發展到了巔峰:一根十二人合抱,千年難遇的天竺降香白檀木,被大海船硬生生囫圇運到了張蘇灘散裝貨運碼頭。
得知訊息的江南佛教界,對這根大木展開了激烈爭奪。包括杭州靈隱寺、聖因寺等在內的超級大企業,掏出重金的同時,還紛紛發動信徒籌集鉅款,欲待拿下大木後整雕主殿三世佛,重塑金身。
那一段日子,闔城喧囂。處於風口浪尖的劉耀祖劉會長,遊走各方貌似遊刃有餘,達到了人生巔峰。
然而事後,精明有眼光的劉耀祖總結得失,赫然意識到了一樁根本之缺:劉家畢竟還是根基淺薄,缺乏一個能壓住秤的繼承人。
看透了這一點的劉耀祖,用了將近半年時間觀察思索。最終,去年初,劉老爺下定了決心,遂數次密赴張蘇灘,密會江南站站長熊道。
雙方之間的密談內容無人得知,但想也知道,左不過就是那些表忠心磕黑頭認私主的套路。
這之後,到了陰曆八月,便是崇禎七年的甲戌科鄉試了。
劉家大公子,被穿越眾親手救過命的劉思維,第三次下場參試。
話說劉思維同志原本文采也是有的,其早年間就考中了秀才功名,是劉家希望所在。
可鄉試這種檔次的會考,就不是劉思維那點文采所能搞定的了。何況劉大公子要在天下最慘烈的江南考場,和天下最強力的江南各路學霸親筆廝殺。
這也是劉公子之前兩次下場鎩羽而歸的原因之所在。
然而這一次,天降綸音。
冥冥中,劉公子在考場內,聽到了風聲,雨聲...還有張蘇灘港負責統計貨運單據的那位老夫子的呢喃聲。
飄忽的聲音將一篇文章送進了劉公子耳膜。
聽到後,劉公子在狹窄的考亭中笑了:米粒之珠,竟然起效。
旬日後,劉府門前,報子摟著大錠白銀,渾身顫抖,聲嘶力竭地高喊道:“捷報劉府老爺諱思維高中浙江鄉試第七名,京報連登黃甲!”
有了浙江鄉試第七名的舉人功名,對於劉家來說,一切都夠了。劉大公子不需要再去京城考會試,也不需要去千里外的某個縣城做個附貳官刮地皮。
劉大公子只需要老老實實守住家業,就是幾代人吃用不盡的富貴。
當然了,劉家很清楚這一切是誰給他們帶來的。
於是,中舉後,劉家“遵照指示”,以慶祝大公子中舉的名義,花費巨資修建了藻園,並且以劉大公子鄉試第七名的好成績,開始大肆結交江南文人,廣佈名聲,暗中篩選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