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包牢頭還熱情地給小管介紹:正院左右偏門,各自通向一處關押普通犯人的院落。
而他領小管走的左偏門,則是進死牢的必經之路。
穿過左偏門,小管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牢獄。
這是一處關押普通犯人的院落。和影視劇中類似大通鋪的柵欄式牢房不同,古代真正的監牢,其實都是由磚石砌成的房間。
到了這裡,小管也無多話,一步步隨著牢頭穿過了狹窄的過道。
過道兩旁,各有一排普通牢房。這些房間都是由青磚砌成,窗戶狹小牢門低矮。
抬頭看去,原本就狹窄到有一線天感覺的頭頂,兩簷之間還籠罩著繩網......影視劇中飛來飛去的夜行俠和導演,估計都沒想到有這一茬。
穿過普通犯人院落,正對著狹窄過道的,是兩間禁房,為獄卒居住。
而禁房旁邊,就是小管此行的目的地:死牢。
死囚牢房是一道單獨的大門。牢門上刻畫著“狴犴“頭像,酷似“虎頭“,故而俗稱“虎頭牢”。
虎頭牢的門廳,前後各有一扇門,中間相隔只有兩三米,剛好是一個房間的距離。
這兩扇門此刻卻是大開著的,小管大搖大擺隨著包牢頭走進了死牢。
然而小管在穿過這兩扇門時,刻意觀察了門框位置。下一刻,他心下暗道:“果不其然!”
這兩道牢門設計巧妙,一為左開,一為右開。犯人逃跑時,情急之下即使可以開啟第一道門,往往會在第二道門前束手無策。古人智慧可見一斑。
小管事先也是不知道這種設計的。然而他出發前,自己的“恩兄”兼師傅黃忠,不知從哪裡拿出一張紙,給他說了足足九條需要儘可能觀察的細微之處:牢門關節就是其中一處。
死牢院落,反而沒有外間的普牢院落那麼擁擠逼仄,畢竟死刑犯數量相對稀少。
然而死牢院落的建設,卻是最費工的。
同樣是院落結構,其中三面都是有著厚厚牆壁和底磚的牢房,每面三間——牆壁厚度達到了5尺,內裡灌了沙子,就是為了防備囚犯打孔逃跑。
死牢院落中有水井和水槽。水井為了防止犯人投井自殺,寬度只有半尺,軲轆和水桶都是特製的。
隨著包牢頭進到院落,左右兩旁禁房裡各自出來一個牢子。
接下來是正常的探視流程。先是包牢頭引薦,然後小管給兩位值班大哥道辛苦,並遞上碎銀子。
接下來,小管將其中一份食盒也遞給了兩位老哥:“天冷,吃口小菜禦寒”。
這些程式完畢後,得了好處,笑眯眯的禁卒,這才取下禁房牆壁上掛著的鑰匙,給小管開啟了院落正東一間牢房的門。
厚實的木門開啟後,隨著陽光射入牢內,小管首先看到的,卻是一副粗若兒臂的柵欄——這道柵欄同樣有鎖。
透過柵欄,小管終於看到了牢內。角落的爛草上,確實臥著兩個人。
下一刻,小管放聲大喊了一嗓子:“田大兄,田副爺託小弟來看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