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運輸小艇迎著晨光返回了海岸。
上岸後,首先進入支援人員眼簾的,是遍地的屍首和斷肢,零亂不堪。
好的一點是沙灘上存不住液體,夜戰產生的獻血短時間內就被海潮和沙粒吸收,所以觀感上沒有那麼刺激。
即便這樣,為了防止熱帶地區高速繁衍的各類細菌,後勤人員還是第一時間開始處理屍體。
活在恐怖的十七世紀,這些年穿越眾大概最自豪的一點,就是用包括且不限於棍棒、皮鞭以及扣工資乃至勞改等等諸般手段教會了領民搞衛生——我不需要你知道什麼是細菌,我只需要你死記硬背衛生條例並且照流程做事就可以了。
現如今的大燕國國民,別的不敢說,搞清潔那個個都是拿手地,不論是在新區的宿舍樓還是在南洋的死人沙灘。
於是所有屍體,土著和他們的殘肢斷腿統統都被第一時間裝上小船,拉去外海“下葬”。
這裡面也包括了開拓隊員的屍體。
沒人對此有異議。
非常時期,一切從權。
現在這個分秒必爭的登陸階段,上岸人員根本沒有時間和人力去搞什麼傳統安葬儀式。這些戰死的隊員,最多由吳三爺代表團隊,在海灘上灑酒三杯聊表紀念罷了。
以上都是題中應有之意。
事實上自開拓軍成立以來,高層就有意識地不斷給這些隊員灌輸著拓荒精神。真實歷史上,大航海時代無數病員的屍體被殖民者扔進海中......這種看似殘酷的行為,最後換來的,卻是整個北美平原和子孫後代的繁育昌盛。
任何收穫都是有代價的。穿越者做為“過來人”,這點打破傳統的勇氣還是有的。
——————————————————————————————
隨著小船不斷在外海和岸邊穿梭,當朝陽初升的時候,登陸上岸的人員和物資逐漸充足了起來。
運輸屍體的同時,新上岸的生力軍替換下了值守一夜的弟兄。
經過一場夜間大戰的英雄們,此刻的現狀肯定是悽悽慘慘的。
倖存者們面色蒼白、虛弱無力地躺在工事裡。他們中大多數身上都帶傷,草草捆紮的繃帶往外滲透著血水。
然而除了把一些重傷員抓緊運到外海的運輸船上做深入治療外,其餘但凡能動的輕傷員們居然全部堅守在了陣地,沒有隨船撤離。
這難道是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在支撐著他們輕傷不下火線的信念?
顯然不是。
支援這幫混混、勞改犯、惡霸、山賊繼續逗留下來的原因,是他們接到了通知:等下會有大佬上岸為大家現場慶功授獎。
說曹操,曹操到。
旭日東昇那一刻,以王司令為首的幾位大佬,乘坐同一艘船登上了海灘。
大佬們登岸後,首先考察了戰場。
儘管屍首已被清理,但是遍地的殘破武器和淡色的斑塊,依舊訴說著昨夜戰鬥的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