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預想中殘酷膠著的攻城戰不一樣。此次北越大軍叩關,真正意義上的首戰卻不是從陸上發起的,而是來自海上。
就在明國軍事觀察團抵達崢江的第三天清晨,海面上密雲不雨陰風陣陣,能見度並不好。
海戰雙方,首先是不顧糟糕天氣出場挑釁的北越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以兩艘荷蘭武裝商船奇威和肯德·布克號為核心,輔以上百艘地方海船——彼輩大多是臨時僱傭來的海盜團隊,其中又以明國海盜團隊居多。
南越方面同樣不示弱。其艦隊核心是四艘西班牙風帆艦隻,同樣有大批合同海盜附其驥尾。
於是就在清晨略顯昏暗潮悶的天氣下,在陸上無數雙眼睛關注下,海戰於崢江入海口外爆發了。
雖說南北雙方這次投入參戰的海船總數超過了以往,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參戰雙方的海船,無一例外都是僱傭軍。
既然是僱傭軍,那麼如何完成合同義務又儲存自身實力,就是一個永恆的課題了。
所以總得來說,這場海戰規模還行,但是烈度不夠。
雙方艦隊從交手那一刻起,雖說一直保持了接觸,炮聲隆隆殺聲震天,但這只是場面宏大。
戰術上,交戰雙方艦船多以炮擊和試探性進攻為主,真正需要填人命的中式跳幫和西式艦炮近距離對轟場景並沒有出現。
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一次崢江口海戰,反倒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海盜散漫混亂的認識——始終保持一個禮貌而又不失尷尬的交戰場面,是需要極高戰術素養的。
海戰的關鍵轉折發生在了正午。
當其時,北方艦隊的兩艘荷蘭船大概是判斷出久戰不利於己方,於是放出訊號旗花,打算全軍轉進再圖後事。
不想這一轉進卻出了岔子。
現在的時間是3月底,越南海岸多數時間颳得還是北風。之前的戰鬥其實北船是佔了風向便宜的,可惜雙方推太極把優勢浪費掉了。
悲哀的是,現在北船想要轉向,那可就變逆風了,所以這個轉彎半徑必須很大。
更加危險的一點是,荷蘭人的操作可是屬於敵前轉向。西班牙人不是傻子,察覺出荷蘭佬的意圖後,立即放出訊號要求大部隊上前圍攻。
打落水狗誰不樂意?於是大批南船一改之前的推拉態度,緊逼上前。
以荷蘭船為首的北方艦隊這下有點進退維谷。繼續轉向吧,會被人狂懟己方側翼,不轉吧,之前不是說好轉進的嗎?
接下來,面對緊逼上來的敵船,情急下荷蘭人貌似犯了一個錯誤:只轉向了一半,然後利用側舷火炮邊打邊撤。
這樣一來,荷蘭人的武裝商船,就相當於對準東面太平洋方向轉進了,離陸地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