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跨度長達三年的時間裡,原本的增城水泥廠,現如今的“模範水泥廠”專案,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其實一開始,增城水泥廠之於某份內容宏偉的“大廣州地區工業佈局總體規劃”紅標頭檔案來說,並不算出挑,就是一家基礎建材工廠而已。
然而隨著1631年度新區建設的飛速發展,以及大批工商企業從臺南陸續搬遷到廣州,決策者突然發現了一件事:之前規劃中關於基建方面的步子小了一點,建材的生產速度沒有跟上社會進步,導致一片火熱的發展局面遭遇了瓶頸。
發現問題後,內閣對之前的工業佈局緊急做了調整,改變了一部分資源的投入方向,一批建材生產廠家緊急立項上馬。
在這一過程中,原本已經建了半拉的增城水泥廠由於先期工作已經完成適合擴建,於是從一家普通建材企業乘風變成了工業部重點扶持的重點企業。
這下草雞變公雞了。
增城水泥廠原本設計中的立窯式水泥生產線,變成了先進的溼式迴轉窯生產線。
原本計劃中的年產量,也從後世村辦水泥廠的5000噸提高到了縣級的3萬噸。
主生產線變更,配套的附屬裝置肯定也要變。這一下,整個工廠無論從佔地還是裝置還是投資額度,總體規模增加了很多。然後由於總投資額的提高,商務部又介紹了一些土著股東加入了這個專案。
最終,升級版的增城水泥廠連名稱都被人改了,大門口的黑漆紅木大廠牌,變成了“增城模範水泥廠”。
從1630年下半年動工,計劃中1631年下半年就可以投產。結果中間又經歷了改筋換骨的折騰,時間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最終,等到模範水泥廠擴建完畢,機器裝置除錯完全,試生產測試合格的那一天,時間被硬生生拖到了1632年初,整整橫跨了3個年頭。
——————————————————————————————————
穿著一身得體米色西服的白申明白老爺,手拄文明棍,頭戴一頂薄紗涼帽,腳下是皮涼鞋,全套開明士紳的打扮。
此刻的白舉人,一臉紅光笑聲連連,忙忙碌碌和其他股東一起,接待著三山五嶽前來參與開工典禮的人士。
毫無疑問,今天是白老爺前半生中,唯一可以和當年中舉相提並論的大日子。
又一次安撫了一夥被水泥廠造型嚇得有點失態的商人......這次是洋商後,白老爺微笑著把客人招呼到了專門搭好的禮棚下,然後一疊聲喊家中帶來幫忙的小廝,給客人上一些安神的好茶水,莫要怠慢了這些紅髮碧眼的西洋人。
身為開明士紳,白老爺對洋商的底細還是有所瞭解的。
早在他年輕時候去廣州趕考就見到過弗郎機人。這之後白老爺拓展商業渠道,每隔幾年,只要時節碰上,也總能在廣州遇到弗郎機人。
再往後白老爺投靠了曹大帥,資訊渠道就更加廣泛全面了。白老爺現在對“歐洲”這個詞彙已經有相當瞭解,他是這個時代少數能說清楚葡萄牙和西班牙兩者間關係的明人,包括地理關係和政治關係。
給予追隨者一些經過提煉的先進資訊,本來就是穿越勢力獨一無二的財富。更何況對於白老爺這種階層的人來說,重要的資訊價值,遠遠超過了那點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