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炮的歷史源遠流長,遠有13世紀簡易石彈投石機,近有二戰德國450MM卡爾攻城炮。
無論古今,所有臼炮的設計思路都是一樣的:射程短,射角大、彈道弧線高,用來轟擊城防工事。
一句話:只要有城防的地方,就有臼炮。
出現在鴻基堡的,就是這樣一門超級大口徑炮。葛龍德雖說射程短了點只有500米距離,但是威力巨大,能持續發射超過48磅口徑的重彈丸砸到對面堡壘頭上。
在十七世紀,170毫米臼炮,已經超過48磅口徑,絕對是冠絕全球的最大口徑。
這個時間點的歐洲雖說也有大口徑鑄造火炮,但是冶煉鑄造技術落後,根本達不到某勢力對於火炮製定的戰鬥標準。
今天掀開蓋頭亮相的這門“葛龍德”,原本是大員軍工鑄造廠的實驗產品。
可惜的是,在驗證了一系列有關大型金屬件的鑄鍛造工藝後,這門成品炮,以及其他幾門大同小異的實驗品,就被扔在倉庫吃灰了。
沒辦法,雖說實驗品的質量完全達到戰鬥標準,但是十七世紀野戰運輸環境惡劣,重達5噸以上的裝備陸軍根本不需要——等這些大傢伙一寸一寸爬到發射陣位,前方指不定兩天前就用炸藥包敲開城池了。
然而世事難料。在和安南人簽了協議後,陸軍突然發現,要按照協定幫助鄭氏南下,倉庫裡的大傢伙還真就能派上用場。
至於說大傢伙的缺點......安南人肯定是不在意的。這個時代隨便一場圍城戰就能打幾個月甚至幾年,安南人有足夠的時間和人力把大傢伙挪上前線敲開“叛軍”的烏龜殼。
而陸軍這邊只需要派出軍事教官和炮組就可以了。
於是一門大傢伙被緊急裝上了船。至於炮身上的邪名,早在鑄造時就被某些懷念舊世界的人下令印上去了。
看到這門凌厲剛猛威武粗獷的大炮,今天在場的諸多來賓感到思維混亂。
他們中很多人原本以為,條約上那些幫助安南“一統”的軍事條款,大機率是用來忽悠安南人的:保持安南“南北分治”,豈不是外來者操弄土著,保持“長治久安”的最佳選項?
然而今天這門炮打破了思維定式。
各家算各家的帳。對於根本目的不同的穿越者來說,殖民者那一套分化/共存的統治模式完全不適合自己。
穿越勢力的目的是取代,所以與其費時費力挨個清繳割據政權,不如讓彼輩先行內鬥決出勝負,然後再使手段李代桃僵來的輕鬆。
反正死的又不是自己人,安南人喜歡一統天下就去做吧。
腹誹歸腹誹,到場嘉賓看到大炮交接儀式後,還是依足禮數(穿越者帶來的禮數)紛紛鼓掌表示祝賀。
代表安南國前來鴻基堡評估軍援協議執行情況的兩位文武大員,同樣滿臉笑容。
安南人實在沒想到,明人如此重諾守信,鎮國利器就這麼送了過來。
於是,負責接受的安南大將當場宣佈:鴻基堡外圍軍隊最遲明天就會全部撤走。另外,新軍也會以最快速度組建,並且歡迎明人教官團隊前去指導。
如此,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