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旅明> 第577節 官邸會議(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7節 官邸會議(一) (2 / 3)

參會者到齊後,首先一項自然是戰役簡介。下一刻,胖乎乎,一身白色海軍將官服的王曉輝站起身,走到牆邊拉開絨布,拿起教鞭,對著牆壁上的大幅東北地圖講解起來。

大淩河古稱渝水。

大淩河及其下游的小淩河,貫穿了遼西走廊中部,是古代溝通東北與中原的交通樞紐。齊國北伐山戎、曹魏徵討烏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齊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麗,均以大淩河谷為行軍主道。

明末的東北局勢,除了孤懸敵後的旅順之外,後金已然佔據了包括瀋陽在內的大部分遼東地盤。

這樣一來,頂在遼西走廊頭部的明廣寧衛(錦州),就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壓力。而大淩河堡,就在後世的錦州以東,凌海這個縣級市轄區內。

開啟地圖一眼就能到,凌海市的位置在狹長的遼西走廊頂端。透過此地後,就是廣袤的遼東大地,所以背靠錦州的大淩河堡,無疑是封鎖遼西走廊的咽喉要地。

早在天啟年間,連續遭遇慘敗的明國朝野,發現野戰不是後金軍對手後,便開始嘗試調整國家戰略,打算揚長避短,利用“築堡戰術”一步步壓縮後金的生存空間,在關外鎖死建奴。

雖說無奈,但這個戰略是當時明國唯一的選擇。沒辦法,野戰打不過,明軍又缺乏機動性和戰鬥意志,那麼可以發揮防守和規模優勢的烏龜流,就是唯一正確選擇了。

在這之前,前任遼東巡撫高第,考慮到補給線太遠,感覺扛不住後金壓力,於是下令放棄大淩河錦州一線的明軍設施,將軍民內遷。

這之後,朝野經過一番和後金的戰略拉鋸,築堡派漸漸又佔據了上風。天啟年間,時任遼東巡撫的袁崇煥,在寧錦之戰後便下令關寧軍前出,試圖再次恢復被後金軍拆毀掉的大小淩河二城。

原因很簡單:大淩河堡太過重要,無論優勢劣勢,不得不爭。

明軍若要固遼,就必修大淩河城,而後金要想攻明,也必拆此城。所以早在袁崇煥督遼時代,明金雙方對大小淩河二城的爭奪就非常激烈。

然而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的。

後金攻打寧錦,屬於遠離後方作戰,其戰鬥力和後勤補給能力都受到了限制。這也是寧錦之戰,後金軍隊最終從錦州一線撤退的原因所在。

而在大淩河一帶作戰,後金部隊的後勤補給路線大大縮短,戰鬥力相應增強。

與之相對的是,明國的烏龜流到了大淩河堡一線,就已經修到了臨界點,邊際效應縮減。雙方在這一帶交戰,誰也不沾光。考慮到後金軍的野戰優勢,明國方面甚至是吃虧的。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明軍前後兩度搶修大淩河堡,最終都是無功而返,大淩河堡一再被後金拆毀......既然是咽喉要地,那麼對於敵我雙方來講,同樣都是高度關注之所在。後金是不會允許能對自家產生巨大威脅的大淩河堡被修建起來的。

時間繼續不停移動,到了1631年8月這個時間點,位於大淩河畔的大淩河堡,又再一次成為了明金兩國前線交鋒的勝負手。

這事還得從去歲的後金大軍入關說起。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