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孃的地耳,全是小咬,連道鬼影都沒有,何來勞七!?”
宋五坐在一截幹樹枝上,一邊滿臉厭惡地驅趕著面前密集飛舞的蚊蟲,一邊話裡有話地埋怨。
“閉上你的鳥嘴,不成器的東西!”
頭戴山寨版奔尼帽,腳蹬高腰水牛皮戰靴,穿一身灰色保安制服的吳三爺,原本正拄槍遠望,在聽到宋五發牢騷後,扭過頭狠狠罵了起來。
一切要從幾天前說起。
日前當王博送走谷縣令後,他當即對開拓軍的核心指揮班子下達了作戰準備命令。然後又過了三天,做好準備的司令部開始了正式的戰前動員工作。
所有在黃埔港參加訓練的開拓軍士兵都接到了命令:修整,準備剿匪。
由於這是開拓軍第一次正式行動,所以司令部做足了準備,打算用獅子搏兔的態勢一舉搞定目標勞七匪夥,給新軍來個開門紅,提振一番士氣。
接下來的三天,從上到下的作戰會議一層層召開,宗旨就是使士兵們知道他們接下來的敵人是誰,以及自己要做些什麼。
在這種局面下,吳三爺作為小頭目,也帶隊輪流去參加了作戰會議,然後小隊成員就見到了一張巨大的軍用沙盤——經過空中測繪和實地勘察的鬼頭窪詳細地形,全部在沙盤上表現了出來。
操著一口怪異腔調的作戰參謀,不厭其煩地在沙盤上給大家講述著鬼頭窪的地形,指出了這片水網地帶所有能透過小船的路徑和上岸地點。
單手摩挲著下巴,看著沙盤上猶如蛇群一般蜿蜒盤曲的鬼頭窪水道,當時的吳三爺陷入了深深沉思。
其實三爺對於這種場面是相當熟悉的——當初他盤踞在上海張蘇灘做買賣,那裡的地形和這兒一樣,都是水網地帶。
正是因為清楚,所以三爺有點頭疼:水網地帶對於防守者是有利的,進攻者的數量優勢很容易被地形消化,500人和1000人區別不大,進去就分散掉了。
另外,由於這次是大部隊,所以勢必不能像特種小分隊那樣在深夜偷襲行動。這樣一來,白天大規模圍剿的話,很容易導致地頭蛇勞七分散跑路。
吳三爺的考慮,其實很多人都看出來了。而這,也正是司令部參謀計劃中的重點。
考慮到勞七匪夥的真實戰鬥力肯定不能和這邊相比,所以在計劃中,真正直搗黃龍的大部隊只安排了100人。司令部這一次,把作戰重點放在了拉網布控上。
這次出征的500餘開拓軍士兵,最終被分成了數量不等的幾十個單獨小組,分別安插在了鬼頭窪周邊不同的關鍵節點。
下一步就是聽天由命了:小隊放出去後,就只能靠自己處理各種情況,指揮部是沒辦法及時收到戰場反饋的,畢竟這些人手裡沒有戰場資料鏈,通訊只能靠吼。
從本質上說,開拓軍在大明地盤上這一系列活動,其實都是在為今後去廣闊世界殖民練兵。
這種模式,就代表著穿越眾不會給開拓軍提供更多的資訊化支援——在遠離本土的據點中,沒有電話和無人機,有得只是野人,疾病,天災和補給不暢。想生存下來的話,一切都要靠自己,戰天鬥地,艱難困苦,這才是開拓軍今後的常態。
事實上,除了這第一次需要開門紅的戰鬥之外,在今後的剿匪戰役中,穿越眾會逐漸取消無人機和特種兵突前偵查這些金手指,給開拓軍模擬出一個真實的戰爭環境。
就這,已經很不錯了。畢竟在大明的地盤上,開拓軍隨時能得到足夠的補給和正規軍支援。等將來去了南洋或者太平洋,幾個月不見一艘補給船的時候,那才真是考驗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