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袍文官話音未落,佇列中又齊齊站出來四五號穿著各色袍服的同僚,異口同聲說道:“臣附議,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看到這一幕標準的朝堂攻防模式後,後知後覺的崇禎,包括滿朝文武這才算是回過味了。
於是吃瓜群眾紛紛暗中揣摩起來:今兒這一出,看來又是這夥文官......東林黨預謀挑起的攻訐,對上的是新科忠勇伯,順帶戳了皇上面皮......至於因果嘛,大約是皇上這幾日太過得意?抑或是東林在此事上寸功未立,被人搶了風頭,因妒生恨?
就在大廣場上風起雲動時,全場唯一有位子坐的崇禎同志已經發現情況有些不妙,這時遭人暗算了。已經坐了三年龍椅的崇禎再不是當年的愣頭青了,於是他冷哼一聲後及時止損,起身,狠狠一甩長袖,走人了......
這時候,當值太監的“退朝”聲才姍姍響起。
聽到一聲退朝後的群臣頓時滿堂大散,吃瓜群眾們一邊走一邊說,人人臉上帶著興奮之色。
同一時間,一個小太監跑了過去,從依舊跪在那裡的給事中魏續手上取下了那份奏章。
站在那裡有點不知所措的忠勇伯大人這才反應過來:下班了。
這個結局讓燃燒了戰鬥慾望的忠勇伯很不習慣,彷彿一腳踩空似得。不過已經這樣了,張冬東就只好在各種複雜的眼神中,一個人出了皇城,所過之處人人避讓,彷彿他是淨街虎一般。
.........................
時間回到前日。
當卜大醒卜老爺將自己掌握的“曹賊”底細統統都倒給自己的同年侯老爺後,後者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這之前曹總兵為了爭田在江南炮打縉紳宅子一事,侯恂也是有所耳聞的。畢竟江南地區是東林黨大本營,那一炮下去,肯定會牽連到朝中的東林人士。身為東林干將,雖說侯恂是河南人,但這件事他還是大概知道的。
只不過這件事在朝廷裡並沒有掀起什麼波瀾。
首先,當時朝堂上已經進入了戰時緊急狀態,像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壓根不可能有人去上參姓曹的一本——這樣會向皇上和同僚證明自己是個蠢貨,絲毫沒有大局觀念。
其次,在侯恂這樣資訊不足的外人看來,這件事大概又是縉紳們太貪婪,不知怎地惹怒了一個鄉下來買地的土包子,然後雙方起了齟齬,然後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鄉下人開了炮,屬於狗咬狗。
沒錯,侯恂當時就是這麼想的。別看縉紳們對外都是一個嘴臉要維護階層利益,但是背地裡互相鄙視的也不在少數。
然而當卜大醒將事情的過程詳細講出來,再加上他自己的理解分析後,這件事就沒那麼簡單了。
侯老爺這才知道,原來姓曹的居然是早有預謀,一步步引誘逼迫士紳們升級矛盾,絕不談和,最後以開炮收尾,當眾砸爛了江南的紳權,砸響了曹賊的招牌。
如今在短短几個月功夫裡,朝廷忙於北虜事,卻不知江南的窮鬼泥腿子們正在大批往姓曹的地盤上跑,這都已經成了公開之事。
一個招安來的海寇,如此鯨吞流民,那除了造反還能為什麼?
以上這些訊息,說不得令侯恂好好震驚了一番。不過卜大醒接下來拿出的東西,可就令侯老爺冷汗直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