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來,且不說大明對後金一直以來的頹勢,單單就4000這個數字,那純粹就是弄虛作假謊報軍情,這種戰報他看過太多了。
另外,考慮到最近溫體仁正處於入閣的關鍵時段,所以周首輔有理由相信:今兒這一出,準定又是溫體仁搞出來么蛾子,手法和之前舌戰群儒是一個套路,總之還是爆眼球吸睛引皇帝注意的路數。
鑑定完畢,周首輔掃了一眼御座上興奮至極的皇帝后,他不鹹不淡地說了兩句,然後老神在在,雙手搭在肚子上,準備順水推舟看好戲了。
是的,首輔大人沒打算攪了溫體仁的好事。左右不過一半天功夫答案就能揭曉,他何必跳出來作梗?
相反,他倒是打算用心學習一下老戲骨矇蔽上聽的手段。要知道,周延儒是有明一朝最年輕的內閣首輔,今年才37歲!需要學習老前輩的地方還有很多。
..................................
周延儒這個人,說白了就是個騎牆派,利益至上份子。
首先,周延儒和東林黨的關係其實是很密切的——他是東林黨首任黨魁葉向高的門生。
然而在這次的己巳之變中,當週延儒察覺到崇禎對袁崇煥和東林黨的失望後,他第一時間翻臉彈劾了袁崇煥。
後來的事就順理成章了:東林黨對於二五仔是一定要報復的。
於是黨魁錢謙益在採用抓鬮法選內閣輔臣時,偷偷做了手腳,把時任禮部尚書的溫體仁和侍郎周延儒的名字都給去掉了。
然後由此引發了溫體仁和皇帝的反擊,將錢謙益一舉打成了退休老幹部。
事後周延儒如願當上了首輔。
真實的歷史上,等今年溫體仁入閣後,雙方隨即翻臉開始撕逼,然後老溫用了三年時間,將周延儒也打成了退休幹部。
然而回到老家的周延儒,卻又和東林黨打得火熱。等到崇禎十四年,周延儒在東林黨的大力支援下,終於再一次起復上京,為朝廷發光發熱去了。
總之,順水推舟看好戲這個反應,對於眼下這個時間點的周首輔來說,是符合他的立場和牆頭草人設的。因為截至目前,他和溫體仁之間沒有什麼大矛盾,雙方在對付東林黨方面,反倒是有點共扛壓力的味道。
至於後邊匆匆趕來的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和東廠提督王之心二人,那就更不用說了。這二位其實沒有什麼政治發言權,純粹是聽皇帝吆喝的。
所以當皇極殿裡大夥聚齊略微商量後,沒過多久,三大系統就派出了大批人手出京城東門,直奔三屯營方向去檢驗真偽了。
緊接著,包括各部尚書侍郎在內的三品以上官員,統統被皇帝遣人傳話:開晚朝。
通常來說,皇帝是很少開晚朝的。但是自從己巳之變以來,崇禎已經開過兩次晚朝了,所以得到訊息的大臣們紛紛趕往皇宮,生怕又出了什麼大噩耗。
在這個過程中,韃子被滅了4000人,阿敏授首的訊息自然是不脛而走。於是全京城就像觸電一樣,壓抑了許久的明人紛紛奔走相告,沒過多久,訊息就變成了謠言,越吹越玄乎,韃子的死亡人數很快就被翻到了40000。
而此刻的皇極殿裡,自然也是極其熱鬧的。
一幫東林黨人正在口吐白沫,戟指怒視,大肆圍攻/狂噴溫體仁,大有把此獠噴死當場,以謝皇恩之勢。
天文地理無所不知,行兵佈陣無所不精的東林黨人,已經將那封信上的內容駁斥了個一乾二淨。不但指出了其中N處錯漏,而且大家還精準判斷出了溫體仁不可告人的陰暗目的:這廝就是個流量網紅,遍造這封信是為了搏皇上眼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