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慶宮在紫禁城東,東華門以北,御馬監隔壁。
此處最早叫清寧宮,是太子居所。在後世,慈慶宮已然消失不見。清朝時在原址修建擷芳殿,再後來又擴建成了南三所。清官劇裡面腦殘粉最愛的阿哥們,基本都在南三所里長大的。
事實上早在天啟末年,當時由於天啟帝無子,慈慶宮就變成了張皇后的寢宮。到了崇禎朝,直到太子納妃之前,張皇后依舊居於此。
張皇后名叫張嫣,是天啟皇帝的正宮皇后。
由於當年天啟帝病危時,張皇后一力在病榻前主張由當時還是信王的朱由檢既位,所以崇禎上臺後,對這位寡嫂便非常敬重。
崇禎不但為張嫣上尊號“懿安皇后”,而且終其一朝,張皇后都受到了皇帝最高規格的尊敬和禮遇。
為什麼自古以來,人們拼死拼活都要爭一個從龍擁立的大功呢?就此可見一斑。
..................................
今日天光明媚,不涼不熱,又正值清明時節,是一個郊遊散心的好日子。然而在御花園裡把臂同遊嬉戲撲蝶這種活動,對於某些人來說,就不那麼合適了......譬如嫂子和小叔子。
所以大家就只能坐下來喝兩杯啤酒吃點烤串聊聊閒話慈慶宮門前的漢白玉月臺上,正有一場露天宴飲正在舉行。
說是宴飲,其實就是在茶几上擺了些瓜果點心,沒有啤酒也沒有小龍蝦,是比較休閒的中古時代冷餐會。
冷餐會主客各自只有一位,其餘在周圍的那些宮女,女官,太監,侍衛,統統都是打工仔,得站著。
身穿紅色袖衣,加著霞帔和紅羅褙子,頭戴珠翠鳳冠,坐在茶几後邊主位上的,自然是慈慶宮主人,“頎秀豐整,面如觀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櫻,鼻如懸膽,皓牙細潔”史評為中國古代五大豔后之一的張嫣張皇后。
而在張太后左手邊,頭戴金絲翼善冠,身穿黑錦團龍常袍,面容清瘦,留著兩撇小胡的年輕人,就正是龐大明帝國的主人:崇禎皇帝朱由檢。
此刻的崇禎,正面帶笑容看著月臺下兩個童子在表演雜耍。童子技藝精湛,忽而倒立,忽而疊身,最後又用一個十分驚險的單足支撐翻滾動作結束了表演,獲得了滿堂彩。
“嗯,小人兒戲得好,準是吃了師傅苦頭的,看賞。”
張皇后今年24歲,正是一個女人最好的年紀。可現在是禮教橫行的17世紀,成為寡婦好幾年的張嫣,說話老氣橫秋,已經開始處處以長輩心態來要求自己了。
發完賞後,年輕的小嫂子轉頭看了一眼更年輕的叔叔,發現對方貌似微笑著連連點頭,卻有點神遊天外,眉宇間還停留著一絲淡淡的愁緒。
輕嘆一口氣,張皇后伸出手,舉起桌上的木樨露說道:“皇帝,且飲茶。”
“哦!”反應過來的崇禎,急忙端起面前的玫瑰飲子喝了兩口。
“如今韃虜已退兵,皇帝應對朝堂那些人事也日見純熟,咱們最難的一關算是挺了過來。待皇帝再年長些,日子終歸會好起來的。”
放下手中晶瑩透明的玻璃直升杯後,張皇后緩緩說道:“皇帝,對朝政切不可時時掛念,以防傷了心神,要有張有弛才好。”
“朕曉得了,謝皇嫂提醒。”
年輕的皇帝聽到這裡,眉宇舒展了一些,點頭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