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旅明> 第438節 戰役背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38節 戰役背景 (2 / 2)

打通了北邊走廊的後金大軍,主力部隊和大批搶劫來的財貨俘虜,此刻已經聚集在喜峰口,正日夜不停在出關。

過了喜峰口,就相當於回到了家——駐守在寧錦防線的關寧軍儘管有大批騎兵,但是這支消耗了明廷最多軍費的軍隊,早已失去了和後金兵野戰的信心和能力,所以關寧軍並不敢從那一串堡壘裡衝出來,攻擊近在咫尺的喜峰口。

根據前線特戰隊員偵查到的情況以及歷史記錄,錢鐵山認為,到月底,穿越眾這邊就可以考慮全軍出發了。

......................

歷史上的己巳之變,最後一支退出明國的後金部隊,是後金貝勒阿敏的部眾。

就在三月中旬這幾天,阿敏會被皇太極派去把守後路走廊地帶的一系列城池:遵化、灤州、遷安、永平。於是阿敏分兵把守各地之餘,便以最靠近喜峰口的永平城為基點。

到了五月中旬,阿敏見前方一系列城池都被孫承宗率領的勤王軍一一攻下,於是他便殺光永平城裡投降的漢官漢民,帶著財寶出冷口關揚長而去。

不過阿敏的這一走,也為他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當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喇登基為汗時,設了四大貝勒,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承汗位。

然而與皇太極同級的三位貝勒,在一開始權利極大,四人一同主持朝政。這期間阿敏和莽古爾泰兩人和皇太極矛盾極深,導致後者一直在試圖剷除這二人,統一皇權。

這一次奉命守衛大軍後路,其實就是皇太極給阿敏挖的大坑。

因為當初皇太極下令時,是要求阿敏守住這些城池,最次程度也要保住距離喜峰口最近的永平城,以便在明國內陸扎一根釘子進去,下次大軍入關,就輕鬆多了。

然而這就是搞笑的:後金大軍既然已經全部出關,留下阿敏的部眾和一些心懷叵測的降人,怎麼可能守城?

明軍雖說野戰不行,但是大軍圍城,打這種慢悠悠的城池攻防戰,那八旗兵是肯定沒勝算的。

於是一向桀驁不遜,專橫跋扈的阿敏,毫不在意皇太極的腦殘命令,在孫承宗率領各部同時攻來之時,大搖大擺撤兵出了冷口關。

然後阿敏回去就完蛋了——皇太極乘機利用此事,經議政王大臣會議,給阿敏砸了十六條大罪,其中就有“丟棄永平,殘殺降民”“使惡名揚於天下”之罪。

這個罪名是很合理的。1630年的後金,其實和一鴉初期的英國人很像,雖說和漢人在打仗,但依舊處於一種小心試探的心態中。

皇太極這次入關,不但多次寫信給明朝廷各種忽悠,還假惺惺地招降了多坐城池的官民,有點像本子當年侵華初期的做派......可惜八旗兵口袋裡沒裝糖果。

所以屠永平城這一條,就成了阿敏頭上的黑鍋,最終導致他被圈禁而死,和他生父的下場一模一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