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酒業集團的總股本是一百萬兩銀子。
這一百萬兩中,由穿越眾提供的技術和裝置這兩樣核心競爭力,被硬生生估值六十萬兩。
也就是說,其餘那幾十家大小股東,分攤了四十萬兩股金。這一資本構成,充分體現了“科技就是生產力”這句話的正確性。
不過這方面無需在意。
旨在培養民族資本的穿越眾,是支援這些原始資本家隨時來收購大股東股份的。實際上穿越眾很希望能早日看到這些人嫻熟地掌控董事會,用運現代經營理念來管控公司。
公司成立後,最先運作的不是股東大會和董事局,而是財務部這邊需要緊急將一些股東拿來入股的非現金資源核算清楚。
所謂的非現金資源,其實就是一些工人和地皮。酒業集團成立的那一刻,天津南北運河,沿河有十三家酒坊就地停業清盤,被自家東主併入了集團。
如此大的一家資本巨獸,那運作起來當真是橫衝直撞。
首先,經過一系列買賣交換後,包括那些酒坊在內的地皮都被併到一起,成為了公司集銷售、辦公和生產一體的廠區。
在開春地暖以後,這一條沿河的好地段就會拆遷,然後招募大批民工來建設正規廠房,民俗風情酒肆一條街和辦公樓。
至於眼下,當然是抓緊開工了。客戶和股東一個個都心急如焚,等著見識傳說中的核心技術和裝置呢。
於是當初由十條運輸船送來的貨物中,最後一批隱藏物資也從倉庫裡被般了出來釀酒裝置和鈑金機床。
釀酒裝置很簡單,無非是一些窯區自產的發酵罐,儲酒罐和蒸餾銅管。這些簡單的裝置在後世早已爛大街了,小型家庭釀酒裝置一套只要幾千塊錢。
當這些罐子和管子在一家最大的臨時作坊裡安裝完畢後,明人股東便紛紛跑來看寶貝。
寶貝的賣相自然很酷:十餘個閃著銀亮金屬光澤的大鐵罐,還有那些連線的銅管和鐵管,充斥著濃濃不明覺厲的神秘感。
接下來就是放料:高粱。
在這個時代,穿越眾自然不可能造出大量的食用酒精來勾兌出商品酒。這種在後世被唾罵的技術鏈條,現在妥妥是繁複的天頂星科技。
所以在天津這種簡陋的技術條件下,被逼無奈的原始純糧釀造法,才是正路。
二鍋頭的主料是高粱,其餘包括一些豌豆之類的輔料在內,都是北方常見的糧食作物。這些原料都屬於雜糧,成本比起小麥來都不算高,正適合生產走量的酒類。
在操著南腔的技師指揮下,從各個酒坊彙集來的工人開始完成一系列填料蒸餾的生產環節。
一旁參觀的股東們這時在專人講解下,也大略看懂了整個工藝流程:無非是發酵糧食再蒸騰出酒,和土法釀酒的原理其實沒有大區別,只不過用精緻的鋼鐵裝置代替了大蒸鍋和酒窖而已。
然而明人意識不到的地方才是最具科技含量的:不起眼的溫控、酒精度測量,以及各種分析酒液的儀器技術。
所以穿越眾的工廠從不怕土著來參觀,弄懂原理也沒用。想偷師的人,別說酒精度控制了,一個配套的螺絲釘都生產不出來。
當源源不斷的透明酒液從那個精巧的“黃銅龍頭”裡流出來後,等待已久的股東們集體發出了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