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旅明> 第400節 方岳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00節 方岳貢 (2 / 3)

緊接著他又面無表情地補充道“石塘。”

歷史上的方岳貢,其實和海瑞,王尊德都是同一類人為官只求名,不求財,官囊羞澀。

崇禎十年張獻忠佔據谷城時,聽說居民方岳宗是方岳貢的弟弟,於是就佔下方岳宗的房子,藉故把他拘禁起來,要他出錢助餉。

然而等張獻忠到方岳宗家裡一看後,發現對方確實為一介平民,頓生敬意,並把他釋放。

這幾位清廉名仕的官途都有一個共同點為官於公,不懼權貴,家無餘財。他們和大部分官員不一樣——“贏得生前身後名”才是他們真正追求的東西。

但就做官的手段來說,方岳貢這位崇禎最後任命的末代大學士,無疑是要比以上二人強很多的。

方岳貢是在去年就任的松江知府。他上任後便選擇了一個深得人心,名垂青史的專案修海塘。

前文說過,從崇禎初年開始,江南的潮災和風災就沒停過。由此引發的海水破堤令民眾大量死亡,災民遍地。

方岳貢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開始謀劃修堤。

那麼為什麼他能青史留名呢?因為修得是一條石塘。是的,在方岳貢之前,幾千年來江南的海堤統統都是泥堤,俗話叫乾打壘,夾板牆。

對於生產力低下的古人來說,一塊大石經過採掘,修整打磨,最終運輸到海邊,這個純人力費用是極其高昂的。再加上用來當作粘合劑的糯米,蛋清等耗材,一條使用萬千大石修建的真正石塘,這個造價對於地方官府來說,那真是極其吃力的。

所以有史以來,直到明末方岳貢,才成功修建了江南地區的第一條石塘。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方岳貢的為官和組織能力是完爆其他那些清廉之臣的——江南地區歷來富庶,為何之前沒人能搞定?

這個說白了還是能力和決心的問題。

要知道一開始方岳貢召集士紳籌款時,也是遭遇了重重阻力。

士紳們害怕增加經濟負擔,強調築石塘有三難一是費用昂貴;二是石塘技術上比土塘要求高;三是“海勢不可與爭”,主張內徙退築土塘。

然而方岳貢堅持認為內徙等於讓地於海,遂力排眾議,決定建造石塘。

這之後方知府每天駕一葉小舟,到處勸募,並且頒佈了松江府的修堤土政策“富戶有田百畝者,一律勸輸每畝銀八厘”。

以上這些,體現了方岳貢高明的施政能力銀子不是那麼好收的,手腕不高的話,光憑泛舟募捐作秀,士紳們哪裡能就範?

再之後就是工程管理,方岳貢這方面同樣很強,甚至比後世很多工程都強得多。

他不但四下尋找高明工匠,然後在工程開建後革除弊端,不許衙門、公差層層剋扣,並隨時訪問督工人員,檢查發出的銀兩是否全部到位,最後石塘工程順利完成。

石塘完工後,百姓為感謝方岳貢,專門建造了“報功祠”,一直到後世,還有村民祭拜。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