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旅明> 第342節 開港(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2節 開港(八) (2 / 3)

於是打行就從經濟最發達,外來流動人口最多的蘇,松一帶發展了起來。

蓬勃發展的結果就是官府受不了了——嘉靖年間,蘇州巡按翁大立開始下手整治打行,誰曾想打行卻埋伏了人手在小巷,等翁大立路過時,“躍出批其頰,撤去如飛鳥”。

到後來雙方矛盾徹底激發後,打行還組織起人手,深夜劫牢,將被翁大立逮捕的人手全部放了出來,隨後又衝入督察院,將翁大立夫妻嚇得翻牆而走。

隨後,打行又縱火焚燬公廨,然後又“引眾欲劫府治”,被知府王道行督兵勇御之。這幫人見沒有便宜可佔,於是“斬關出逃,入太湖中”。

......打行如此囂張,根本原因還在於明政府日益衰敗的政治環境。

首先,明代的重賦是出了名的。有明一代,江南田地僅佔全國6%,而稅糧卻佔全國近22%,明中期每年運送到京城的漕糧是400萬石,僅江蘇的江南五府就提供了總數的13強。

杭嘉湖不但賦額高,而且起運的比例高達90%,到了明中後期,在重賦的敲剝下,江南“皮骨已枯”,官紳地主尚可將其負擔轉嫁到小民頭上,而小民則只好賣兒鬻女,然後不得已而逃。

這樣一來,大批的鄉村無業遊民就湧入了城市地帶,從根本上破壞了治安,給打行提供了堅實的人力基礎。

其次,到了明中後期,人口日漸繁茂,江南地區那些原本冷清的市鎮“第宅連雲,舟航集鱗,桑麻環野,成為一方雄邑。”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突然爆發的營商環境,官府原本的那點管理資源就跟不上了。而這個時候,打行也就自然而然地應運而生——想想一個區只有一間派出所的話,社會治安勢必不會好到哪裡去的。

而到了穿越眾出現的明末年代,打行已然演變成了集暴力搶劫,敲詐勒索,集團盜竊的專業犯罪團伙,相比之下,當初用來起家的那種打手出租,反而成了打行的次要業務。

而今天從鶴樓池塘裡冒出頭的廖雙丁,就是縣城一家打行裡的慣偷。

現如今小偷也是有公司的。一些成名的“大偷”,“招引四方無籍棍徒,在家窩養,閒暇街市掏摸,夜間河路鑽艙,大為民害。”

這種蓄養小偷的手藝甚至一直傳承到了後世,中外皆是——霧都孤兒中刻畫得就很形象。

之所以今天被“把頭的”派來鶴樓“做任務”,那是因為廖雙丁對這裡的地形很熟悉:這貨當年就在鶴樓裡當過僕役,後來因為偷了主家的財物,於是被毒打後趕出了鶴樓。

穿著一身牛皮水靠的廖雙丁很快竄出了荷塘,然後他把手中用來儲氣的豬尿泡別在腰間,貓腰往前跑去。

只有微光的黑夜裡,廖雙丁的動作準確而快速:這裡的每一寸土地他當年都打掃過,上面都灑他的汗水,所以他閉著眼睛也能找到目的地。

然而往出跑了一截距離後,他卻感到了不對頭的地方:草木都到哪裡去了?

他現在的位置,理論上是應該穿過一片花叢的。花叢對面是一條長廊,翻過長廊後,順著欄杆跑到頭,再穿過一扇月門,便是他此行的目的:藏書閣。

然而今天晚上出鬼了,直到廖雙丁翻過長廊,他都沒有見到往日裡繁盛的那些花木樹叢。

這種情況讓廖雙丁高度警覺起來:花木是最好的掩飾物,現在視野裡一片空曠的話,對自己是相當不利的。

好在花木沒了,其他建築物還在。廖雙丁儘管心裡嘀咕,但他還是順利跑到了長廊盡頭,躲在牆角下面仔細觀察起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