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旅明> 第335節 開港(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35節 開港(一) (1 / 2)

上海縣在元朝時就已經有了建制。元十四年1277年,朝廷在上海鎮設市舶司,衙門就在今天的光啟路上。當時上海市舶司與廣州等地的市舶司齊名,是全國7大海關之一。

到了明代,拜官府捉摸不定的海禁政策所賜,整個國家的海貿和與此相關的科技發展反而倒退了不少。像市舶司這種產物,在隆慶開關以後就只剩了廣州一家,其餘的則全部被官府撤銷

而熊道這次的任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要“重開市舶司”,“重建國內第一外貿港”,可謂是任重道遠。

當座船來到上海縣外時,已然是掌燈時分了。

雖說從規劃上講,明代的上海不過是個縣城而已。但是從繁華程度上來說,此刻的上海縣,城裡城外一片燈火,綿延關廂東西各五里,市場,客棧,佛宮,酒樓,賈肆,鱗次櫛比,儼然一副江南巨鎮的模樣,說是明代版的“十里洋場”也不為過。

這種囂華場面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

無論朝廷在海貿方面如何消極,但是上海的區位優勢是不可改變的。作為中國大陸海岸線的中點,上海地理位置優越從此地出發,無論北上京津,還是南下閩粵,抑或是渡海去日本琉球,航程都差不多。

即便像明人這樣只做內需海貿,也足夠上海縣發達富裕了。而且上海縣從來都不是小漁村,自宋元以來就一直是繁華的貿易港,所謂的“東南壯縣”。

熊道的座船在過了金山衛後,就拐入了黃浦江,然後一路沿江而下,來到了縣城大東門外的碼頭區,緩緩在官碼頭旁邊的諸多棧橋中選了一條下錨降帆。

走出船樓,面對著後世寸土寸金的外灘嘆了一口氣後,熊道便帶著眾多從人下了船。在兩盞富貴人家標配的煤油燈左右照耀下,熊老爺踏過跳板,和早已等在碼頭的地主接上了頭。

地主和熊道差不多年齡,姓羅,名叫羅十之。此人身材勻稱,臉型有線條,態度熱情又不做作,算是有風度的老帥哥一個。

羅十之身上有個秀才功名,又是當地富商,一直以來都在大批收購熊道的貨物,算是熊道的二級經銷商。

見面行禮後,熊道又與侯在一旁的幾個小商人寒暄了幾句。這幾位都是打聽到此事後專程跑來熊老爺面露臉抬轎子的,要知道熊老爺現在可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巴結好了,生意上隨便漏一點下來就夠小商人們嚼穀了。

應付完碼頭上一堆人情後,熊道和羅十之轉身上轎,在前呼後擁之下去了城東,進了關廂三里處的羅傢俬宅“羅園”。

自宋以來,由於朝廷選拔人才的機制漸漸變成了科舉,所以唐漢那些傳承千年,把持著官僚職位的世家門閥便漸漸沒了訊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相對公平的科舉制使得寒門士子得以入仕,用後世的話說:“為下層人士開啟了上升通道”。

然而在這種制度下,宋明新興計程車人階層因為無法壟斷社會資源,所以“旋起旋滅”,“富不過三代”這種家族興衰史,卻成為了一種社會新常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