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積極分子指揮起來就方便多了。他們把銀庫裡的財貨都裝進箱子,然後貼好封條,和一些值錢雜物一起捆在了馱馬身上。
準備就緒後,商隊護衛就開始簇擁著馱馬隊下山。這支隊伍裡不但有財貨,南望這位神秘人物也坐在滑竿上隨隊回了縣城。
留下來的將近200號人又將土匪寨子仔細搜尋了一番後,其中有150人也陸續挑著所有的粗貨下山了——糧食,刀槍,鍋碗瓢盆,統統都被帶走。
最後剩下的50人裡,核心是兩個丁立秋專門從煤礦工地派來的技術骨幹,以及一些煤礦工人。
這兩人都是最早去大員的杭州移民。現如今第一批識字的移民,還有那些原本就有技術,後來又努力學習語數的人,已經在各行各業當上了骨幹。他們貸了房,貸了老婆,統統是成功人士了。
今天這二位就是爆破專家來著。馱馬隊上山的時候,可是拉來了礦山炸藥的。
將剩下的50人分為兩隊後,爆破專家就指揮著手下開始埋炸藥了。
炸點有兩處:一處是寨門前的山脊,另一處是一線天。
礦工們先用窯區出產的鋼釺,鶴嘴鋤這些工具在山脊上打出一排炮眼,然後由技工親手在炮眼裡埋入了一些矽藻土炸藥。
這種猛炸藥是諾貝爾發明的,非常適合礦山使用:將硝化甘油用矽藻土吸收,效率是黑火藥的5倍。雖說沒有純粹的硝化甘油威力大,但是硝化甘油對震動和溫度敏感、運輸困難等主要缺點也被有效消除了。
埋好炸藥和雷管後,人們退到了一線天山口,下一刻,炸藥被引爆了。
一連串轟隆的巨響迴盪在無盡的山野中,山脊上冒起沖天的煙塵,大堆的石塊像瀑布一般滾落下去,原地很快就露出一段三十多米的巨大豁口。
感受著腳下微微地震顫,默數完炮眼的技術員在說了一聲:“最後一炮沒響”後,就招呼大家退進了一線天。
如果這是在礦上,那麼現在就要有人去排障......死亡率很高的排障,經常有人坐土飛機。然而今天這個啞炮就不用了,從今以後,沒有人會再來這裡。
當第一組人馬退進一線天后,發現二組也已經準備就緒。於是大夥繼續沿路撤退,到安全距離後,照貓畫虎將一線天引爆了。
下山的路是漫長的,而在隊尾頻頻回頭的,卻是李千戶。
看著那已經被炸燬的一線天天險,某人不由得感慨連連。兇名遠播,他從不敢招惹的巖頭寨匪夥,就這樣被短毛的奸細全數毒死,各中內情,種種神鬼之處,他現在想想就覺得不寒而慄。
更加令他震撼的是爆破行動。今後即便再有人想上山當土匪,也不可能利用此處的天險東山再起了......這種斬草除根的方式實在是太過詭異,太過......奢侈,令李千戶感嘆不已。
巖頭寨的事情,在土匪們端起酒碗的那一刻,其實就已經結束了,這之後都屬於掃尾行動。
事實上作為整個剿匪戰略中的次要方向,巖頭寨分到的“資源”並不多,充其量就是南望和一些“聯防隊員”而已。
而身為剿匪主力的紅槍營,一直以來的重點物件都是對馬嶺的林十萬匪夥,其餘的資源還要用在情報收集上,分不出多少精力去關注巖頭寨這邊。
好在事情沒出什麼差錯,“化學家”同志很給力,巖頭寨那邊集體翹了辮子,給主力這邊減輕了不少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