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旅明> 第280節 龍巖戰記(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0節 龍巖戰記(二) (2 / 2)

整個過程中,碼頭上除了士兵們的口令聲之外,餘者鴉雀無聲。直到大部隊遠去,一干龍巖士紳才如夢方醒,從呆若木雞的狀態中恢復了過來。

“無怪能擒得海上巨渠,貴上當真是治下有方,好一股虎狼之師”被整齊劃一的動作,肌飽滿的軀,強勁有力的口令和視覺效果突破天際的佇列行軍震撼到的餘大縣令,這一刻放下了矜持,開始點讚了。

“明府過譽了,呵呵。”丁立秋這時自然要謙虛一二。

“是好兵,就是這裝束古怪了些。”黑粉李千戶雖說自己手下沒好兵,但是他老人家平裡也是指揮軍戶和盜匪廝殺過的,所以他不能昧著良心胡說,於是只能從著裝上黑一下了。

“呵呵,李大人有所不知,將軍府專責練兵的是沙遊擊。此人空門出,手下俱是僧兵,至於裝束嘛,總要節省則個。”

餘縣令知道這些所謂的官兵其實都是曹川的私兵,他對軍閥給手下穿什麼服裝不感興趣,事實上,原本歷史的鄭芝龍也沒有給手下那幾萬海盜配過大明的軍服。

餘縣令感興趣的是另一點“哦,如此說來,這些軍漢可是食素”

“哦,這倒是不曾。食素者體弱無力,上不得陣,殺不得敵,這葷腥還是要沾的。”

“呵呵,原來是花和尚。”

“大人說笑了,那嵩山少林寺的僧兵也是葷素不的。”

令觀者無比震驚的碼頭一幕到這裡就結束了。而當部隊進入天后宮營地後,很快就在裡面佈置起了崗哨,拿著刀矛的哨兵也把守住了大門,一副刁斗森嚴的做派。

與此同時,一場由商人董大興會鈔的接風宴,也在縣城的風樓擺開了架勢。丁立秋丁師爺自然是代表自家將軍赴宴,席間他談笑風生,講古道今,一番摻雜著後世歷史學問的談吐倒是讓餘縣令刮目相看。

宴後眾人退散後,終於到了辦公時刻。這個時候,丁師爺已經和餘縣令在縣衙一處偏廳裡看茶了,在場的除了一位縣衙師爺,再沒其他人。

到了這個時候,就再沒有客了。丁立秋當即就對餘縣令提出了一個要求徵發縣內徭役,疏通雁石溪。

雁石溪是龍巖縣的主幹水道,是九龍江上游的直流之一。然而17世紀的雁石溪雖說水流量大,但是這種原始河流有淺灘和險礁,很多地段都只能用小船或者木筏通行,效率極低。

像丁立秋他們這次來龍巖,就是在半途換乘的小船,很多補給和裝備現在還留在金山鎮等船呢。

客軍到地頭後,一不談糧晌,二不問匪,丁立秋的奇怪要求讓縣太爺一時間迷茫了。

端起茶碗輕啜一口後,餘縣令定了定神,和藹地問道“丁先生本末倒置了吧本官以為,當下還是要以匪為重”

丁立秋暗中翻了個白眼。

他沒辦法給面前這位17世紀的老古董科普“要想富,先修路”這個真理,於是他只能挑點對方能聽懂的先糊弄一番“明府有所不知,軍中尚有大批輜重還落在金山鎮,其中有曹將軍撥下的大將軍炮兩門,這雁石溪一不通,從漳州發運的補給便一不得用,甚是麻煩。”

餘應桂在聽完對方的解釋後,心中也同樣翻了個白眼。

他不是那種死讀書的書呆子,所以丁立秋的解釋在他這裡是行不通的區區200人的行伍,要多少輜重今天那些小船既能送人,還送不了一些糧秣兵器

即便是有將軍炮,派些子民伕從金山一路挑過來也就是了,無非是幾十裡山路而已。再說了,等到雁石溪疏浚到能行大船,運大炮那一天,怕是盜匪都老死了也未可知。

滿腹疑惑的餘太尊說不得只好端起茶碗又掩飾了一口,藉著這個空當,他暗中給一旁的師爺使了個眼色。

師爺姓王,叫王好古。看到東家的眼色後,心知肚明的王師爺於是輕咳一聲,然後張口問道“曹將軍派諸位來此,怕是不單為了剿匪,這其中大約是有隱丁先生不妨直說。”

丁立秋點了點頭“大人明察。待地方平靖後,我等是有些事要辦。”章節內容正在努力恢復中,請稍後再訪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