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機床有一個統一的特徵最耗材料的床身都是由大理石來製作的。
大理石結構精密質地均勻,穩定性好,強度大、硬度高,不生鏽耐酸鹼、不磁化、不變型、耐磨性好,是優良的機床床身用料。
只要不是需要大力衝擊的機床種類,事實上都可以用大理石來做床身。而這些大理石,則全部是從中央山脈裡用人工抬出來的。
勘址,伐木,爆破,採石,運輸南洋奴隸們在付出持續死亡的代價後,一塊塊巨型大理石才會被幾十人一組的奴工用木槓和麻繩從深山中扛出來。
這些大理石來到窯區,經過打磨和修型後,就會被安裝上其他附件,成為一座能生產零件的標準機床。
機床的操縱者都是明人土著。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工業黨人在早期開拓時帶出來的徒弟,現如今他們都成了各自工廠的骨幹力量。
不過話說回來,培養一個機床操作工的難度,是要比培養一條化學狗容易的多。
機加工業對人員的素質要求其實並不高。清末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各國人士在上海灘開辦的工廠,這裡面的工人其實大部分都是文盲。
這之後兔子建國時期,大批從農村召進工廠的青工其實也是文盲和半文盲,這些人所有的技術和文化知識,都是在進廠以後才慢慢補充到位的。
穿越眾這裡也不例外,到手的新人同樣大部分是文盲,哪怕這些人原本都是靠手藝吃飯的。這裡面唯一的區別就是機加工行業是直觀的。新人在初期的“驚訝”之後,很快就能明白刀頭切削工件的原理。
而化工則不一樣。沒有基礎理論知識來墊底的話,要讓這些人憑空想象高壓釜中的各種化學反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就是機械廠現在能蓬勃發展的原因技工的缺口不像化工廠那麼大。
一個普通學徒在師傅教導下,通常半個月左右就可以獨自切削簡單的工件。而那些從1年多前就跟在穿越眾屁股後邊學知識的人,他們中已經有部分人能操作二車間的數控機床,在主機中輸入一些加工程式了。
這就是行業門檻,1年時間玩化工的那些人,小學還沒畢業呢。
二車間就是數控車間。這裡擺放的都是一些進口的c資料車床。這種車床的“國產化率”相當低,除了一些鑄鐵和大理石基座外,包括導軌,主軸,絲槓,電機,電腦作業系統在內的絕大部分配件都是進口的。
而穿越國現如今使用的一些“精密儀器”都是它們生產的。譬如大部分工業齒輪,譬如每天都在隆隆作響,蠢笨如牛,揹著兩個鐵爐子當動力來源的老式木煤氣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