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天晚上紅毛們在商館裡略加分析後,就知道這次是躲不過了——大家除過明天去討價還價一通,爭取從穿越眾這裡榨出更多油水外,能做的並不多。
於是,在第二天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吵後,事情最終還是定了下來:荷蘭艦隊將在未來某個時刻隨穿越眾出征,去海對岸找海盜們的麻煩。
這個時間點眼下是不確定的。因為鄭芝龍剛死,大員這邊還在等待廈門群盜的反應。根據穿越眾的預測,那邊最快也要15天左右才會有初步訊息傳過來,而真正動手的時機,一個月後也不稀奇——反正時間是站在穿越勢力這邊的,拖得越久,烏合們就越混亂。
......
就在大員這邊明松實緊,緊密注視著海對岸情況的同時,1628年的第一場颱風颳了過來。
17世紀的颱風是沒有詳細記錄的,至少在臺灣就是這樣。所以當風圈從菲律賓海方向刮過來時,沒有衛星和超級計算機的穿越勢力只能做到提前半天預警。
半天時間明顯有些緊張。好在自從進入5月份以後,穿越勢力麾下的所有工礦企業就已經陸續開始了防災準備,所以當風暴刮過來時,絕大部分的工廠都已經按照預案停止了執行,工人們也開始給建築物緊急加固。
然而初到寶地的某些人終歸還是低估了颱風的威力。
持續了一天一夜的颱風毫不留情地從正面碾過,當12級的中心風力刮過臺南平原後,赤崁地區大批的木製宿舍被刮飛了房頂,一部分房屋倒塌,沿臺江一線的碼頭和船廠也遭受了重創。
這些都還不是最重要的:隨颱風而來的洪水和暴雨才是大殺器。
由於經過了拓荒者們不遺餘力地改造,這之前包括新港溪在內的大小河道一度是非常安靜地:河中的沙洲和巨石已被清理乾淨,航道也經過了疏浚,水流非常平緩。
然而當颱風來臨後,暴雨引起的山洪從中央山脈直衝而下,臺南所有的水道頓時水位大漲,很多小一點的溪河很快就承受不住流量,下一刻,洪水開始漫溢。
然後就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時刻:當天夜潮時分,臺江水位暴漲,原本從平原流入洩湖的溪河遭遇海水倒灌,赤崁新區和北線尾島在暴雨和倒灌的海水夾攻下,頓時變成水澤。
......以上這些都是題中應有之義,無論是穿越眾還是他們麾下的沿海子民,包括那些北線尾島上的外國水手,都對這種災害有充分的經驗和心理準備。
然而大家唯一沒預料到的是:有人死了。
一個穿越眾死於風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