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桑佩爾的肩膀,雷劍把手中的AK往肩上一背,和正在機槍巢裡抽菸的潘明忠揮了揮手,然後便帶著隊伍下船了。
雖說臺東這裡土著部落不少,但是在17世紀的荒涼河灘上,也不是那麼容易遇到的。
臺東最主要的土著部落是阿美族和卑南族。阿美族人口眾多,卑南族驍勇善戰。其他還有諸如魯凱,布農,排灣等等一些土著部族。
而雷劍今天的主要任務,是測繪卑南溪入海口一帶的地形,順便找一找鐵砂礦,並不需要深入任何有植被的地帶,所以安全方面還是有保障的。
至於鐵砂,卑南溪在歷史記載中是沒有鐵砂出產的,這趟只是順帶看看。
事實上,直到兩小時後隊伍歸來,河灘上也沒有發現任何土著出沒的跡象。
“怎麼樣,有啥收穫沒?”將踏板上的雷劍拉上船後,負責看家的潘明忠張口問到。
“就測了測地形,林子裡不敢去。”雷劍一邊收拾著手中用來拍地形的數碼相機,一邊說道:“原本看這兒的地貌,感覺是有鐵砂成礦條件的,唉,看來還是學藝不精啊,當年導師上課沒好好聽講。”
“呵呵,別扯了,資料上原本就沒有,你還能變出來不成?”
......隨著兩人的交談,元鬥號正式結束了出航以來的第一次勘探任務,開始徐徐起航,不顧天色已晚,徑直向北而去。
以平均2—3節的航速在海面上曲折行進了20個小時後,元鬥號在第二天中午,已經能眺望到本次勘探的重點目標,秀姑巒溪口。
秀姑巒溪位於臺灣東海岸的三分之一處,發源自中央山脈的秀姑巒山。此處隸屬花蓮縣,在後世是旅遊點。這裡每年夏季都會有泛舟節,有沿溪漂流觀景的節目,有臺灣第一座單孔長橋,有大聖宮和天然秀姑漱玉風景區。
而此刻呈現在元鬥號望遠鏡裡的秀姑巒溪入海口,除了兩岸蔥綠一片的植被,外帶河口中間碧綠的奚卜蘭小島,就什麼都沒有了。
除了濃密的植被,還是植被,看到人想吐。
而元鬥號來到河口後,發現秀姑巒溪的航行條件貌似比卑南溪險峻很多:不但有橫擋在入海口正中間的小島,而且因為航道窄一些,所以有很多凌亂的礁石分佈在河口區。
這次元鬥號就不能貿然進入了,而是拉開架勢準備大整——停船下錨後,甲板上開始用簡易吊杆往下放小艇。
小艇放下後,雷劍這次帶了六個人上船。他們帶著筐子和鏟子,帶著測水深的鉛塊和繩索,帶著槍,帶著拍攝地形用的數碼相機,順著軟梯爬下小艇,開始往秀姑巒溪入海口劃去。
而按照不成文的規定,船上一個穿越者外出的話,另一個肯定要留下來主持大局,所以潘明忠這會就待在艉艙裡,哪都沒去。
七八分鐘後,小艇已經劃到河心島附近,開始原地測起水深來。雷劍他們這趟,必須將左右兩邊繞過小島的航路都測一遍,以備今後其他船隻進入。
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
望鬥裡拿著蔡司10倍鏡的瞭望手首先發現了異常,而聽到報警的潘明忠,拿起桌面上的步話機和望遠鏡就往艙外跑。
幾步爬進艉樓的機槍巢,潘明忠直起身子開始用望遠鏡往秀姑巒溪上游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