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食堂的加菜是西紅柿炒蛋,數量不多,只有一盆。
一排的弟兄們眉花眼笑,而幾個穿越眾軍官自然又是解衣推食那一套:把自己那點加菜給了二排和三排的可憐蟲們。
就是這種算不上高明的方式,反而是最有效的。從新兵到現在,部隊的集體榮譽感,就是在這些日常小事中,慢慢建立了起來。
吃完飯,各班自由活動。
衛遠先是回連部和三個穿越眾排長開了個碰頭會,然後跑到韓小波那裡打問了福建那邊的最新情報,一通忙亂完後,看看天色已經黑透,於是他回到了連部。
回到連部後,看見楊二這小賊正無聊地坐在門口納涼,於是衛遠微微一笑,對小賊說了一聲:“今晚練刀”後,就回房取了自己掛在牆上的短刀。
等他從裡屋出來,門口的楊二已經提著把木刀等在那裡。出門後,衛遠仗著自己1.93身高,抬手把門廊上的鐵盤燈架了起來,好讓燈泡照亮門前。
“攻防各10遍,起!”
隨著衛遠話音落下,楊二便舉著木刀練起了基本動作。
衛遠的姥爺是個民國武術家,所以小時候衛遠學過不少套路。後來衛遠跑到非洲當了僱傭兵以後,年輕時學過的那些東西就慢慢放下了——21世紀用到冷兵器的機會實在太少。要知道,在非洲連小朋友都拿的AK,匕首這些根本用不到,更遑論長短刀了。
不想穿越以後,衛遠的家傳手藝反而有了重見光明的一天。
17世紀能用到冷兵器的地方實在太多,所以陸軍的訓練大綱上,刺刀格鬥訓練是很重要的基礎訓練課程。
至於這會正在反覆拿著木刀劈砍的楊二,則是衛遠當初聽完他那死去的賣藝老爹的故事後,一時興起,起了收徒弟的想法,這才開始教小賊練刀的,算是個業餘愛好。
而楊二手中的這把木刀,也不是部隊裡的制式軍刺,而是全長只有60公分,仿衛遠手中的黑鱷戰刀所制。
這種曲線看似優美,實則詭異的短刀,在後世多被拿來當收藏品把玩的。真正要在戰場上生死搏殺,那麼使用這種刀的人不但需要紮實的基本功,還需要一顆弔詭的心。
衛遠就是這種人。通常人們會被他巨人一樣的身材誤導,認為他是一個跑馬的漢子......然而他不是,從他喜歡把玩黑鱷這種弧度很飄,以迅捷劈刺為主的刀具就能看出來,這人其實挺陰的。
於是楊二就這樣被套路了,學得刀法都跟別人不一樣。
“啪”的一聲,某人屁股上捱了一刀鞘:“說了多少遍,重心,重心才是第一!你動作那麼大幹什麼,炒菜嗎!?”
攻防姿勢剛做到第三輪,小賊又開始被某人教訓了。可憐的楊二滿臉無奈:攏共就6個簡單的切、削、劈、刺、格、擋動作,他從學藝開始,已經練了無數遍,但是方丈就是不滿意,每次他都要捱打。
“我爹當年不是這麼教得!”某小賊揉著屁股,嘴裡嘟囔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