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軍農兩用的硝石問題解決後,接下來關於磷肥的討論就很輕鬆了:鳥糞石。
鳥糞石是高品位的磷肥,後世擁有鳥糞石資源的國家無不發了大財——太平洋袖珍島國諾魯,在80年代曾經一躍成為全球人均GDP第一,靠的就是鳥糞石。當然,資源被挖光後,這幫人瞬間又變回了屌絲。
19世紀,臺灣周邊就只剩下棉花嶼、貓嶼、草嶼、太平島與東沙這幾個鳥糞石豐富的島嶼了,進入日據時期,上面的鳥糞統統被挖掘一空。
......而穿越眾所在的17世紀,千萬年來由候鳥積攢下來的鳥糞,隨處都是。不用說澎湖,東西沙列島這些候鳥經停之地,即便是沿著大員南北海岸線分佈的原始洩湖群,周邊由水鳥留下來的小型鳥糞石礦,同樣很多。
所以什麼都不用說,穿越眾現在派人去挖就是了。如果懶得去洩湖區找,那麼派艘沙船去澎湖附近的無人島轉一圈,就能拉幾十噸鳥糞石回來。
磷肥的問題到此已經解決了一半。
為什麼說一半呢?因為後一半牽扯到了硫酸。
天然的鳥糞石是以磷酸鹽形式存在的,這種肥料直接施用的話,肥效緩慢,屬於緩釋肥。
而正確的做法,則是用硫酸硝酸這類物資和鳥糞石發生反應。硫酸會析出鳥糞石裡面的鈣鹽,從而將鳥糞石變成過磷酸鈣——這才是肥效顯著的標準磷肥。
會議到此開始歪樓:搞定硫酸先。
三酸兩鹼的重要性這裡不再贅述,硫酸作為最重要的化工原料,窯區一直都是有生產預案的。
之前沒有緊迫感,那是因為窯區的建設重點放在了基建和基礎冶金,小農機械這些領域;穿越勢力整體的工業層次是在向下拓展,沒有實力蹦到化工這個臺階上來。
現如今隨著某勢力下盤漸穩,於是在工業升級方面,三酸兩鹼就成了攔路虎——今天從磷肥這裡跳出來就是例子。
當然,解決硫酸的辦法很簡單:大屯山。
大屯山死火山群位於臺北,此處地熱資源豐富,風景宜人,在後世,這裡的硫磺溫泉很有名。
臺北的野人們千百年來和閩商交易的最重要物資,就是硫磺。
而明黃色的火山硫磺塊,就是製備硫酸最簡便,最純淨的天然材料。
“關於臺北的西班牙人,海軍有沒有預案?”
意識到硫磺的重要性後,擁有邏輯思維的某中堂,很快就把目光轉向了臺北的白皮:西班牙人。
聽見夏先澤問詢後,坐在一旁正魂遊天外的海軍司令劉哲一個機靈,趕緊坐正回答道:“強攻沒有問題,陸軍配合的話,一上午時間就能拿下聖薩爾瓦多城!我們有多份掃平臺北的預案。”
“當然,如果長期駐紮的話,那就需要各方面調配資源了。”劉哲想想後,又補充一句。
身為穿越者,夏先澤自然對這一時段,盤踞在臺北的西班牙人瞭如指掌。習慣性用中指敲幾下桌面後,夏先澤緩緩說道:“即便不用我們攻打,日後菲律賓方面也會主動裁撤掉臺北那兩所城堡,可見西班牙人這筆投資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