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劍以前在非洲的時候,AK是經常能玩到的。後來在穿越前的培訓階段,無知無畏的雷劍將各種機槍打了個夠,再後來穿越了,才知道免費請他玩機槍的某董事長的險惡用心......
450米距離上,12.7毫米的彈頭,像穿豆腐一樣打碎了艙板,下一刻,由能量裹挾著的木屑碎片和彈頭,就將舵艙裡的水手打倒了一片。
阿利坎特號隨即用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海面上拐了個彎。
槍聲很快停止了,攏共用了不到30發子彈。
而看到海面上的曳光彈軌跡後,幾乎是下意識彎腰跑進艉艙的桑多瓦少尉,這一刻在慘狀前愣住了。
滿地的人體零件和內臟,大片的鮮血,沒了下半身後還堅持匍匐前進的勇士......
一把攔住緊跟著跑進來的水手們,少尉這一刻頓悟了:“停船,降帆,亮出白旗,我們投降。”
......
1小時後,阿利坎特號重新啟航。
勘探隊這次出航,自然是帶足了翻譯的。不但有西班牙語翻譯,還有兩個以前和臺北土人打過交道的福建小商人。
當坐著小艇來到蓋倫船上的翻譯,將元鬥號的來歷,以及勘探隊長潘明忠的要求告訴桑多瓦少尉後,西班牙人看著地上那碎裂的屍體,無奈也只能低頭照辦了。
於是乎,阿利坎特號重新起錨揚帆,向大員開去,而元鬥號自然是跟在後邊,開啟了押送俘虜的旅程。
這時候就不用再開啟木煤氣動力系統了,而事實上,元鬥號也已經玩不動了——木材的能量密度是遠小於柴油和煤炭的,追逐來去了3個多小時後,船艙裡儲備的那點燃料已經見底,再要玩貓追耗子,就要燒船板了。
接下來就是警察叔叔駕到的戲碼:舷號為301和302的兩艘軟帆縱帆船,在蓋倫船從墾丁角掉頭北上不久,風馳電掣般地迎面趕到了。
......
兩艘警察船都是以17世紀的雙桅縱帆船為原型,經過後世船舶設計公司重新計算線型後的新式帆船。
按照海軍的命名規則,這兩艘新出廠的帆船,由於噸位太小,於是落到了三級驅逐艦這一檔次:舷號打頭的數字是3。至於噸位更大的二級巡洋艦和一級戰列艦何時列裝,這個就沒譜了。
301號艦長度是30米,排水量150噸,流線型的船體賦予了它在海面高速穿梭的能力。
西方帆船從17世紀到18世紀船速有所提高,主要來自於帆面積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帆,越來越高的桅杆......而水線下設計進展十分緩慢,飛剪的出現,是19世紀的事情了。
而穿越者新造的這兩艘驗證型驅逐艦,水線以下部分,是經過後世計算機模擬最佳化過的。儘管沒有像飛剪船那樣龍骨後傾,但是新船的航速依舊很高,不開煤氣動力系統的情況下,順風滿帆,速度能達到13節/小時。
另外,兩艘驅逐艦的帆裝也經過了改動:前後桅杆上的主帆都是類似於中式船的斜桁帆,只不過把硬帆改成了潔白的帆布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