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旅明> 第151節 雙重禮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1節 雙重禮包 (1 / 2)

在林家兄弟拿到的貨單中,有一樣商品是必須要大批購進的:鹽。

八閩之地歷來缺鹽,尤其是閩北四州,山麓延綿,交通不便,本地產量不足,食鹽自古以來都要依靠外運來彌補缺額。

諷刺的是,缺鹽的福建在明中葉時期,就已經從剪(煮)鹽工藝進化到先進曬鹽工藝。然而這沒什麼卵用,春夏秋冬都可以隨時跑去看雨的福建,靠天吃飯的曬鹽法註定要撲街,偶爾遇到一年大旱......咳,大夥都去逃荒了。

這中間還有龐大的保守集團阻礙:兩淮鹽商,鹽政衙門,豪強,鹽場,鹽丁......等等等等。既得利益集團並不願意將龐大無比的鹽利分配規則推倒重來,哪怕是幾年後徐光啟這種猛人試圖在山東推廣曬鹽,一樣是鎩羽而歸。直至明朝滅亡,兩淮鹽場依舊在用著古老的煮鹽法出鹽。

......

林氏宗族所在的福寧州,正屬於閩北的偏遠州縣,從來吃鹽都不易。好在現如今鹽法崩壞,似林家這等土霸豪強眼中早已沒了王法,林保全兄弟每次出海去杭州,多少總要挾帶一些鹽貨回去。官鹽也好,私鹽也罷,無論有沒有鹽引,林氏都是來者不拒——只要船回到福寧州,說它是官鹽,那就是官鹽。

從第一眼看到貨單上的鹽,林保全就確定了日後回程的主要貨物。林氏出發前最怕的就是大員的紅毛和臺北的弗朗機人一樣,只有銀子,沒有貨物。

現在紅毛換成講中文的髡人,貨單上也多出鹽,林保全對此還是挺滿意的。

令他更加滿意的還在後面:羅教授今天已經化身機器貓,蒲一見面,就掏出一堆針對興安平號,或者說友方商船的大禮包。

第一個包是航海大禮包:首先,興安平號可以提前回程。

機器貓這樣說:“眼下在大員有一個船隊很快就要出發回杭州,興安平號可以順路搭夥回家,不用等到五六月份再歸航。”

如果說福船可以從閩北出發,藉著冬季的北風強渡海峽;那麼興安平號絕沒有本事逆風返回海峽對岸。逆風時需要船隻在海面上做各種角度的曲折機動,在海峽中玩這一套,黑夜來臨後的第一個小時,福船就會迷失方向。

興安平號是三月到的大員,按照慣例,福船需要在大員等到五六月份東南季風強勁以後,才會返渡海峽。而羅教授今天說得很清楚:穿越眾的船隊,可以把福船捎到浙江沿海,這樣興安平號就可以很快參照地標回到閩北。

這個方案著實讓林家人吃了一驚。當兄弟倆得知這幫髡人的船隊居然有觀天測位的本事後,不禁大喜過望——這樣的話,興安平號完全可以趕著北風季的尾巴,再跑一趟大員。

航海禮包還沒完。

從之前林氏弟兄關於海路的陳述中,羅教授就已經聽出來這個時代明人海商對於陌生航路的無奈。

早在明初時期,海商們還能用牽星板和羅盤這些粗陋的航海測量工具來撐一撐場子。然而在朱家皇帝們一波又一波禁海封舟的腦殘政策下,幾百年過去,西方人那裡已經發明出不需要直視陽光的各種測量工具,而明商卻退化到使用肉眼雷達的境界,這實在諷刺。

羅教授就是針對這一點,推出了測量套餐:包括一張海圖,一個象限儀,一塊電子錶。

海圖是修過的,上面粗略描繪出東南海岸線和沿途幾個重點城市,然後在這幾個城市頭頂標記出經緯度數字。使用這張海圖的人,可以在海面上推算己方船隻和幾個大城市之間的方位關係。

當然,海圖是要配合象限儀使用的。象限儀是窯區自產——後世捎來的模具,窯區用銅水鑄就。

象限儀是英國航海家發明,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發明,穿越眾所在的17世紀初,正是各種象限儀在殖民者手中發揚光大的年代。

不需要直視陽光,就可以相對準確地測量緯度的象限儀,不但挽救了全球的獨眼龍船長,順便把這之前所有測量緯度的航海儀器趕進了垃圾堆,就像火繩槍淘汰刀斧一樣。

穿越眾自己的船隊是不用這個的,穿越眾有米尼槍級別的六分儀,還有機槍級別的電子六分儀。六分儀歷史上要18世紀才會被髮明出來,眼下是普通沙船的標配,領航船上面配備的是電子六分儀,秒出資料。

如此一來,興安平號就可以把緯度測量水平提高到和歐洲殖民者同一個檔次,另外,在關於經度的測量中,興安平號的技術是要超過殖民者的:電子錶。

用電子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電子錶不怕丟失。

每過半年左右,這塊只有最簡單雙計時功能的防水電子錶,就會停電,必須回到大員來更換電池。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敵對勢力或者殖民者得到它,也不會有事,17世紀的土著無法理解電路板,這個步子太大,已經屬於劈叉了......反而是機械錶要控制外流數量,土著能看懂齒輪和機械結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