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被裝船出海後,頭兩天放風的時候,楊二還能看到遠方一些小島,後幾天根本看不到一絲陸地的影子。楊二不知道自己在哪,也不知道何時船隊能靠岸,他有時候在想,或許船隊永遠不會靠岸。
正在放風的他不知道:如果他這次能在甲板上混足兩個小時的話,就能看到終點站:臺南海岸線,可惜他每次放風只有一炷香的時間。
幾天前的那個晚上,當楊二被人從鋪上叫醒,來到燈火通明的摩雲觀前殿裡時,他很清楚,終於輪到自己了。
摩雲觀在楊二來後的幾個月時間裡,每天都在一點點地改變,最終,除去新建的前殿用來裝點門面以外,其餘的廢墟陸續被一排排整齊的屋舍取代。
被陸續取代的不僅是廢墟,還有觀中的老人們。從衛方丈押走幫裡的諸多大佬那一晚開始,快則十天,慢則半月,總有一些人在第二天日出後,再無蹤跡。
楊二知道這些人都在半夜被押走了。
管寺的大和尚們有神通,能在夜間觀人,此輩專好夜半行事,有那不信邪的幫里老人,尋機逃命的,全數被鳥銃打死在半道上——楊二收過幾次屍。
隨著寺中老人陸續被送走,填補進來的丐幫中人位份也越來越低,和楊二相熟的也越來越少,大多都是為一口吃食才入幫的新丐。新房舍建好後,寺裡規矩愈發森嚴,一舍一號,一舍中人有事連坐,有平日裡私下談論出海的,全舍人很快就會消失。
楊二尋機打問過新入寺的舊識,才知道外間早已變天。新任團頭手段酷烈,大力整飭幫務,眼下各堂口掌事的,統統是外路來的龍頭親信。
幫中但凡稍有地位的老人,俱是此輩眼中釘,總要尋錯處打壓則個,三五不時就有老人連帶親信被髮配到摩雲觀,私底下硬扛的,還不知道被宰掉多少,眼下幫裡的老人已經被換個七七八八,再不是之前的丐幫了......
楊二當時聽完後肝膽俱裂,年輕人這才明白過來,自己縱有一日逃出生天,怕是回到杭州也是個死......恐慌之下楊二毅然浪子回頭,做起了讀書人——就他所知,唯獨在寺裡不愁吃喝,大約不會被夜半押走的,就是那幾個讀書種子了。
然而讀書也是需要天份的,楊二儘管有已改名姜尚的鐵桿小兄弟在課外幫他輔導,那些曲裡拐彎的“經文”,依舊學得磕磕絆絆。因為學習水平很一般,所以他只能勉強保持在不被髮配去幹活的境界——喜歡楊二機靈的衛方丈那一晚消失後,他就被新任方丈一度打發去編草鞋。
摩雲觀自從大規模的土建工程完畢後,就開始正規化,監獄化管理。按照進寺時間的先後,有規劃好的“號子”等著不同批次的新人入住。
從寺外買來的席草和棉花,會按照簡易流水線的程式,被號子裡的人一步步做成土布衣褲,草鞋,草帽。款型是最省料的對襟小褂和七分褲,連染色都不用,月白布就好。所有成品不會出售,多出來的會存在庫房,然後隨船運走——大員的紡織工業還在猴年馬月,現階段急缺成品。
所有進了摩雲觀的人,會在一系列檢疫程式完畢後,得到一個休整時間。沒有重體力活,伙食也不錯,所以很多骨瘦如柴的新人在短短一兩個月時間裡就變得正常,健康。這期間管理者會進行簡單的微調,老弱病殘會被調離,其他人會被調整宿舍,安排船期。
先來先走的總原則不會變,之前的批次已經優先把所有丐幫老人送走,幾趟下來,寺裡現存的人力資源,絕大部分是什麼都不懂的新入夥流民。唯一留到最後的,就是一批尖子生,人上人,三道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