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楊逍將這個“皮球”踢到了武當。張無忌便問道:“那麼我師公是怎麼說的?”
楊逍回答道:“張真人看過徐壽輝的奏疏和屬下的親筆書信後。他老人家便言道‘先公而後私’。他老人家說,陳友諒既然投靠到了徐壽輝的麾下,而且對反元大業又有功勞。若是此時殺他的話,怕是要寒了天下義士的心。”
“因此張真人與宋大俠商議之後打算先公而後私,便准許了陳友諒‘戴罪立功’。宋青書的死罪魁禍首雖是陳友諒,但他多少也有些咎由自取。若是陳友諒真的痛改前非,未來當真協助義軍驅逐韃虜,這是為國為民的大義之舉,宋青書的血債便可以放一放。”
“於是我們便按照張真人的批示,如實的將訊息傳到了徐壽輝那裡。自從陳友諒便也成為了我們義軍當中的一員。”
張無忌問道:“那徐壽輝是什麼時候死的?”
楊逍繼續說道:“大約是在一年前。那個時候徐壽輝羽翼已豐。之前徐壽輝雖然早已有不臣之心,自號天完帝,但他也只是私下自稱罷了。但是就在他死前的一個月,他明目張膽的稱帝,宣佈脫離我們的掌控。”
“哦?沒想到他就那麼按耐不住的想要造反了?”張無忌冷笑一聲說道。
楊逍點點頭繼續說道:“是的。不過徐壽輝這些年來也是打著我們的名號招兵買馬,他宣佈脫離明尊的轄制自立為帝,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而陳友諒便利用大家對他的不滿,將徐壽輝誘殺在採石磯。之後陳友諒便頂替了徐壽輝,繼承了他的基業。”
張無忌有一點想不通,於是便問道:“楊左使,我有一點不太明白。儘管陳友諒可以謀殺掉徐壽輝,那麼他是如何穩定住政權內部的呢?至少我便知曉張定邊,趙普勝,便不會那麼輕易就服從他。”
楊逍聞言苦笑了一聲後說道:“這個是因為陳友諒有我們的支援。”
“啊!?”張無忌驚訝一聲,“什麼?我們竟然會支援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不在的這段時間到底還發生了什麼?”
楊逍回答道:“是這樣的。徐壽輝死後,確實造成了天完軍內部的不穩。但是陳友諒卻向我們上書稱臣。宣佈他是撥亂反正,徐壽輝是亂臣賊子,他是為明尊除去亂臣罷了。”
“這件事我們商議之後,決定接受陳友諒的稱臣。一來若是天完政權亂了,那麼於南方的義軍不利。至少紮根在雲貴的大元梁王就對江南虎視眈眈。若是此時天完亂了根基,那麼只會對朱元璋和元梁王有利。”
“二來,陳友諒願意為我們提供大量的糧草軍械,奉我們為主。我與劉大人,朱娘娘,鷹王商議後,覺得接受陳友諒的稱臣是利大於弊的。於是我們便對陳友諒下了一道‘招安’的詔書。”
“詔書上寫的是,封陳友諒為漢陽王。統轄徐壽輝舊部兵馬。而陳友諒得到我們的冊封后,也很給面子的將大批的軍械糧草贈給了我們。並且割讓武當山所在的襄州地界的城池給我們。”
張無忌聞言後點點頭說道:“嗯!這麼說來,陳友諒這小子倒是個識時務的。”
楊逍又是苦笑一聲,他說道:“若是這小子能一直識時務的話就好了。起初陳友諒確實以奉明尊為首要,對我們是相當的殷勤。但是後來蒙元的謠言便傳了過來。”
“這個時候陳友諒便趁機倒戈了,不但不宣而戰,重新派兵佔領了之前割讓給我們的襄州之地,截斷我們南逃的退路。而且他還為蒙元張目,說我們謀殺了明尊,另立了一個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