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宅村已經被打造成一個堡壘,任何出路都有所謂的暗樁,表面就是獵戶,其實就是崗哨。
而且家家戶戶有獵狗,所以中心區域就成為培養殺手場所。
八仙坪就是最好的修煉八仙陳之所,隱蔽處培養殺手,為的是以防萬一。
天下有一定之時,有一定之勢。
自從韓信將兵後勢如破竹,天下趨勢實成,難的是項羽之勇不可當,另外項家子弟兵的陳勢太大。
古人云“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韓信、陳平都先從於項羽,而項羽不能用,這就說明了識人之重要性。
嘗聞古語云:“欲窮千古事,朝暮伴書樓。”
殺手需要懂很多事情,因為殺手其實就是既是帥,也是兵,要知人善任,也要明辨處境。
因此,廖宅雖小,卻五臟俱全。
韓信曰:治天下之道,貴審天下之勢,貴識天下之機。
確實如此,任何時候都要去分析勢與機的存在區間,如何為自己所用。
在這片區域,劉家藉助道士修仙之契機,已經拉攏了一些道士。
張良一直在奔波,而且很多得道高人都隱隱約約的在為劉家說話。
外面的戰爭是大事情,而這裡的某些道統卻可以固人之心。
天下遍地劉,說明了劉家的融合度,從冶煉業來分析的話,劉家確實要分佈四處…
項家以彭城為都,捨棄關中要地,實在不智。
勢者明強弱,察虛實,知利害,詳得矢,然後天下可得而理也;不然則雖強勝一時,不過恃其勇力,終必敗己,未足以與其勢也。
機者辨興亡,定治亂,窮幾微,明隱伏,然後天下可得而圖也;不然,則草莽倥忽,苟簡得國,終難久安,未足以會其機也。
張偉在學習韓信言論,因為作為劉家的一員,就必須有一定的識人之明。
甚至還要預防韓信有反的可能,殺手就要有先手準備…
項羽霸關中時候,韓信曾經勸過項羽,為項羽分析過項羽與劉邦的狀況。
當時項羽人心未服,根本未立,韓信上表闡述:
民畏項強而已,懼其威而已,格其面而已;然強可弱也,威可抑也,面非心也,三者乃陛下之所恃,使一旦餒而下振焉,天下不可一朝居也!**長治,豈可得乎?此臣之所以寒心,而為陛下憂也。且劉邦昔居山東時,貪財好色,今入關中,發政施仁,財物無妄取,婦女無所幸,約法三章,收束人心,奉民悅服,恨不得為關中主也。陛丁入關,不聞善政,而惟見殺戮,聽讓邪之言,蹈亡秦之弊,殺子嬰,掘驪山,燒阿房,大失民望,蓋不知勢之可立,機之可察,而弊端惡孽,隱伏於天下而未動耳!劉邦一倡,諸候從風,不期強而自強,不期勝而勝,陛下之所恃者,皆為劉邦得之矣,就如近日燒絕棧道,使陛下不疑其東歸,三秦不為嚴備,然後收用巴蜀之民,復取關中之地,此正審天下之勢,識天下之機,劉邦免得我心之所同然耳,而陛下茫然莫之知也。左右將士,惟知用武,而承順風旨,陛下惟在獨勝,而以為天下無敵,然不知敗亡之機,已萌於不測之中,此臣不顧眾人之俏已,而敢為陛下言之也。為今之計,莫若益兵嚴備,巡哨邊關,收回章邯等三人別用,另選智勇之士,阻塞關隘,更取劉邦家屬,拘於輦轂之下,昭布仁義,整飭兵馬,訓練行伍,內求賢相,外訪元戎,制服諸侯,通行周政,如此則劉邦不敢東向,而社稷有磐石之固矣。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言。
張良在項伯處看到這篇文章時候,冷汗直冒,後來用計賣劍而請韓信去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