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鄧可是在知乎上公開授課的大V——《硬影像》,播客節目,關注數量一度高達10萬!
宣傳的時候打著‘中國版宿醉+三吊絲海上奇幻漂流+三傻大戰包貝兒’,但你看演員陣容裡有小悅悅+包貝兒+小沈羊,即便主演是葛尤,你也知道這片子十有八九是爛片;
坦白講,拍一部豆瓣評分3分以下的電影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尤其你手裡有葛尤…
當年,馮曉剛揹著罵名和給華藝填窟窿的壓力還能攢出一部《私人訂製》出來呢…
《私人訂製》的評分:5.6分。
一般四五分的作品就已經是通常意義上的巨型爛片了!
2.8分…
真不是一般導演能幹得出來的!
眼高手低看來在什麼行業都有,真的寫影評的時候就這個不好那個不好,自己拍的時候就基本新人都不如,就強調客觀條件怎麼不利,又是倉促啦,又是第一次合作啦,又是需要磨合啦,彷彿別人拍片都是東西都準備好了,直接來一樣“我也很無奈啊!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
本來,《斷片之險途奪寶》最多也就一爛片,觀眾罵兩句也就算了…
但是知乎上一眾電影大V集體失聲,偶有發聲的也是默默點贊,甚至呼籲觀看,極少有站出來提出批評的…
不是說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嘛?
怎麼這時候閉嘴了?
這與他們平時對待國產電影還有好萊塢電影的態度可大不一樣。
他們可是批評起《星際穿越》、《頭號玩家》這類片子都毫不手軟的人啊。
……
其實,創造出好電影的人,不一定是懂得多、讀很多書的人,比如斯科塞斯就說小時候不怎麼讀得進書的,也沒見昆汀大談特談讀了什麼書。
不見得是智商特別高的人,不然我們請霍金出山,就能拍出最牛的電影了?
也不見得是科班出身的,不然最初玩攝影的能成為庫布里克?一個卡車司機能拍出《泰坦尼克號》?
拍個爛片本身其實沒什麼,從未出過爛片的導演有幾個?
表達一直都是一個技術活,每個人在自己的腦海裡馳騁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有自己才華橫溢的感覺,然而別說以畫面聲音加劇情的形式表達出來了,能夠用文字有條理地表達出來的人都不甚多。
自己就常常覺得胸中丘壑萬千,表達欲爆棚,終於提筆寫下,回頭一看簡直難以卒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