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沈明被懟了…
沈明很熱情的把自己關於《護旗》的想法告訴了公司的幾個編劇,順便說了自己的拍攝想法:“…巴黎、倫敦、洛杉磯、柏林…所有的海外華人都感到由衷的自豪!這盛世…”
“…那他們怎麼不回國?”
“結局太扯淡了,海外華人談愛國?”
“就是,真要愛國,為什麼不回來?真要愛國幹嘛把自己兒子送到國外?我兒子雖是美國國籍,但不影響我熱愛我的祖國?!”
“你說的是誰?”
“某主持人!”
“人家不是說了嘛,之所以讓孩子入美國籍,是因為想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這跟她的愛國情結並不衝突…”
“…得了吧,一邊嘴上大談愛國主義,一邊卻讓家裡人加入美國國籍,愛國?愛你奶奶個嘴!”
大眾對所謂的精英階層非常不信任!
他們覺得國家一旦有外敵入侵,第一批順民一定是哪些有錢人,真正堅持抵抗的一定是那些所謂的不入流的人…
所以,才有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
“說得這麼好聽?你為國家做了什麼?”
“我納稅,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怎麼?我的貢獻難道比海外華人少?”
“停一下!”
這踏馬都扯到那去了?
沈明敲了敲桌子:“所以,結局要修改?”
“當然要修改…報效祖國才是海外華人唯一的出路!”
“…還有呢?”
餘良,明輝第二組編劇負責人,看了眼沈明:“沈總,我總感覺你這本子有點像紀錄片…”
“對,太平了,沒有一點高潮!”
“…怎麼沒有高潮?幾個主角走上街看到遍地的五星紅旗,這個不是高潮嗎?”
“你所謂的高潮跟電視劇、紀錄片有什麼區別嗎?”
“對呀,看紀錄片,我們也能熱淚盈眶!”
“…你這個故事如果按照最常規的劇本編撰,應該屬於‘金羊毛’型別,男主角應該有成長,故事成功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主角從那些事件中對自我的認識!”
‘金羊毛型’是《救貓咪》提出來的一種電影型別,適用於公路電影還有平民英雄片:主角“上路”尋找某物,歷盡艱辛最終發現別的東西——他自己。
寫好這種型別劇本的關鍵不在於走過的路程,而在於主角前進過程中的轉變方式,編劇的工作就是要使那些轉折點跟主角緊密相關。主角在整個路程中經歷的每一件事都必須有助於表現主人公成長路上的轉折點,對主角必須產生某種聯絡和影響。
《護旗》,為什麼要護旗?
男主角最開始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