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說,《狂想曲》的導演是博哥,明仔應該是幫忙性質;”
“《慌槍走板》是根據話劇《蠢蛋》改編,饒小志導演,故事不錯,演員有任素汐、陳煎餅、王雁輝,演技也能保證,我比較看好這部;”
“《超時空同居》演員陣容還沒公佈,應該是愛情喜劇型別,明仔選片眼光一向不錯,我看好喜劇型別;”
“怎麼沒人提《流浪地球》?”
“你說呢?國產科幻片!”
“搞不懂明仔為什麼接《流浪地球》!”
“應該是想跟北京文化繼續接觸…”
“萬一成功呢?”
“…如果成功了,沈明就是內地第一人!”
“是啊,一部軍事動作片,一部科幻片!”
“…祈禱吧!”
“你們注意明輝工作室公告裡的沈明的片酬嗎?”
“…還用你說?200萬+百分之十五的利潤分成!”
“明哥真有自信,我覺得所有的小鮮肉都該像他學習,你說你有號召力,那就拿分成!”
“怎麼可能呢?人家一部戲幾千萬,分成才幾個錢?”
話題很快轉向了小鮮肉片酬,還有市場虛高…
……
徐爭打了通電話,說了件事。
他本來想找張魚綺演谷小焦,親自打電話給經紀人,經紀人一聽製作費用只有三千萬,當時就給推了,還說了個讓人特無語的理由:我們藝人現在只接10億級別的電影!
沈明一聽,直接懵逼了…
“徐導,你確定沒有聽錯?”
“我耳朵沒問題!”
不是,演員接拍作品,難道不是以喜不喜歡這個題材,或者適不適合演這個角色,又或者想不想挑戰一下,進而提升自己的演技,提高自己的演繹能力為標準嗎?
怎麼還有十億級別這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