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覺得很得意?”
“有點。”
“但得意地同時,又覺得自己很無聊?”
“…你怎麼知道?”
沈明驚呆了,然後反應過來,老司機能感受他的情緒…
“這個不需要感受,我以前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我就是覺得沒必要,逼著他不停地犯錯,反而耽誤了拍攝進度…”
柯明斯基沉默了一會:“這個應該就是你們東方人跟我們西方人的區別了吧,我當初只想著壓戲,沒想過劇組…”
“可是,過了幾年再想想,實在沒有必要,我跟他本來就是不同層次的演員…”
“所謂給對方保留表演餘地,在表演裡有個行話叫遞臺階。表演從來不是一個人在那生拔,一定是相互刺激而來的。好的演員,相互之間給予豐富的刺激,即興的適應,有時候會出很多好戲。當然,如果演戲能力沒那麼強的對手,一般只能緊緊抓住對方給予的一點點刺激,加以放大,反過來依靠自己的注意力刺激對手,也就是把戲帶起來!”
“這個道理是我在四十歲以後才明白過來的。”
“…行,我懂了,待會我收著點!”
“嗯。”
……
柯明斯基現在教沈明的都是一些基礎的東西,先做到情緒的放大,再然後學著收回來。
收放自如之後,就是微表情表演還有聲音塑造。
這方面的專家是梅姨。
梅麗爾·斯特里普人品怎麼樣,先不說,但她的表演絕對是教科書級別!
兩項絕活,仿聲還有微表情。
《廊橋遺夢》,梅姨演了一個義大利女人;
《蘇菲的選擇》中她演了一個波蘭女人。
然後呢,她在角色中帶入了義大利口音和波蘭口音,單純聽聲音不會相信這兩個角色來自一個人,更不會相信,這兩個口音是發聲自一個美國人。
甚至在拍攝《蘇菲》的時候,因為這一口波蘭音,她的親兒子到了片場探班,卻沒有認出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