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西楚國的賢妃娘娘誕下了一位公主,東陵國皇帝給公主取名為慕嫀嫀,本意是希望東陵國與西楚國,永結秦晉之好。
所以西楚國的皇上也很是高興,特意囑咐攝政王,一定要替他去東陵國,看望一下自己的姐姐和小外甥女。
攝政王遵從聖意,準備帶著王妃,一起出行東陵國。
其實這些話,不過是說的好聽罷了。誰都知道,西楚國的小皇帝不過是一個傀儡。
西楚國的大小事務,全都由攝政王說了算。
只是不知道,剛剛從南疆國回去的攝政王,怎麼又突然想要去東陵國了?
這西楚國,不是一向與東陵國不和嗎?
而這個疑問,太師也問了攝政王。
“王爺,這東陵國,一直都對西楚國圖謀不軌,王爺為何還要去西楚國。只怕此行兇險啊!”
“太師不用太過擔憂,本王既然這樣打算了,心裡就已經有了把握。”
“天下之人都知道東陵國是狼子野心。所以這個時候,我若是在東陵國出事,東陵國不僅臉面無光,也會被天下之人詬病。”
“而且這東陵國之行,也是勢在必行的。本王和王妃不日前去了南疆國。那南疆國皇帝,雖然嘴上說的好聽,但並不會真心實意的幫助西楚國。我們西楚國若是想要自保,除了強大自身之外,還要知道敵人的心思,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夠百戰百勝。”
太師雖然覺得孟奕宸說的話也都在理,但還是有些猶豫,“既然王爺已經決定了,那老臣就恭祝王爺,馬到功成。”
孟奕宸寬慰太師道,“王妃身子弱,不如就讓王妃留在西楚國吧!免得和本王去經歷那舟車勞頓之苦。”
太師的確是擔心女兒的安危的,但是太師知道,這個時候,他不能夠退縮,也不能夠讓自己的女兒退縮。
所以太師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王爺多慮了,老臣雖然擔心女兒,但更是心繫西楚國。王爺出使東陵國,理應帶著王妃。”
“太師大義,讓奕宸欽佩。”
孟奕宸向太師拱手作揖,太師也拱手向孟奕宸回禮。
其實只有孟奕宸自己心裡清楚,他去西楚國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國家大義。
在南疆國,他沒有找到姝瑤的下落,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姝瑤去了西楚國。
再回想起,之前楚月歌給他的密信,那些深思熟慮的法子,根本就不像是楚月歌能夠想出來的。
當時,他就已經覺得,那些法子,有些像姝瑤的手筆了。如今,他更加斷定了這個想法。
而姝瑤能夠透過楚月歌的手,將密信傳回西楚國,那就代表,姝瑤和楚月歌,一定有著聯絡。
所以前去東陵國皇宮,見到楚月歌,就等於找到了姝瑤。
想到此處,孟奕宸就想到了太后。他應該去太后那裡,向太后娘娘回稟一下他要去東陵國的事情,順便試探一下太后的反應。
對於孟奕宸要去東陵國的想法,太后毫無反應。只是語氣淡然的說道,“攝政王不是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嗎?還用得著和哀家回稟嗎?不過是裝個樣子,走個程式罷了。”
太后說這話,極具諷刺和冷酷,孟奕宸也不客氣了,“不管如何,太后娘娘都是一國的太后,即便是奕宸已經做好了決定,還是要通知太后娘娘一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