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新建築的不遠處,一座火車大樓已經成型,鐵路都竟然已經鋪出了一大截。
賽爾特大概算了一下,這麼多工地,起碼有三四萬工人在勞動,他甚至懷疑,奧狄斯是不是把匪軍們都抓來做建設工作了,所以匪患才徹底消失?
但他又覺得這不太可能,因為那樣的話,還是會有劫匪出現。
於是賽爾特來到了不遠處的一個村落,以臨時休息為理由,跟村頭上幾個正一邊閒聊,一邊做一些手工活的老人們聊起來。
很快聊起了州長剿匪的話題,賽爾特得知了一個他感覺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概念:十戶制。
大概的意思是,每十戶村民組成一個小隊,只要其中一戶出現了劫匪,十戶村民都抓去修鐵路。
一開始村民們也沒太當回事,還是白天種地,晚上或者農閒的時候去發展些“副業”。
可是很快,警察局就跟蹤一批匪徒,查到了他們分屬六個小隊。
州政府完全沒有手軟,把涉事的小隊成員們,不管老幼都抓去了鐵路工地。
很快,這個訊息傳遍了整個沃泰州,很多村民都看到了被押送到工地上的情形。
賽爾特聽到這裡,猜測沃泰州政府肯定起到了一些作用,訊息的傳播速度才會這麼快。而且那些去往工地的犯人們,很可能是押送著他們在整個州都轉了一圈。
那之後,很多人都不敢再做匪徒了,警察開始在整個州巡邏,只要遇到匪徒,就得抓一大批人。
只抓了四五次後,作為一個小隊的十戶村民開始互相監督,誰家的人再去做劫匪,就直接打暈了扛回來。
於是只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整個沃泰州就再也見不到一個劫匪。
賽爾特聽到這裡,完全被震驚到了。
他聽說過,在南大陸有類似的“連坐制度”,但那是盤剝當地人用的方式,很容易激起當地土著的反抗。
雖然殖民軍會很輕鬆地將那些反抗鎮壓,可是這會讓當地的治安越來越差,跟沃泰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繼續談下去,賽爾特找到了沃泰州逐漸變得穩定的原因:州政府還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
據說修鐵路一下子就招了三萬多人,這條鐵路是分路段一起修建,好幾個工地同時開工,所以才會佔用那麼多人。
建工廠又招了一兩萬人,現在整個沃泰州,大部分家庭中,都有一個成員在工作。
州政府把兩條路擺在了人們面前,要麼有工資拿,工地還管食宿,做建築工人。
要麼直接被抓去,義務勞動。
這兩個選項,並不難以做出選擇。
正是有了這麼多工作機會,物價也下降到了可接受範圍,沃泰州的治安才一下變好。
此時賽爾特已經有些佩服奧狄斯,這麼多人力的調動,就這樣看似比較輕鬆的完成了。
稍微思索了一下,賽爾特意識到,除了奧狄斯州長的政策得當之外,執行方面也是關鍵。
而執行就離不開官員和公務人員,賽爾特還是很奇怪,奧狄斯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培養出了這麼多看上去特立獨行的官員?
於是賽爾特跟那幾位老人們告辭,乘上馬車進城,來到了沃泰日用品店,見到了這裡的老闆康納利。
這是賽爾特佈置的一個情報站,在奧狄斯來之前,就負責蒐集關於沃泰州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