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界山上,每天來騷擾的,都是一些小妖怪。
離上次的進攻,已經過去三四天了。再沒有地仙境以上的妖怪過來,彷彿是銷聲匿跡。謝寶樹每天看那些劍仙殺妖,就像是殺豬一樣。
除了殺妖,長城還在不斷的向外蔓延,一直在建造中。以前有劉看山在,兩界山的範圍,其實只是一點點。有他在,這些妖物就不敢過來。
但是他不在,怕是就要想別的辦法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建造一座城池。
有城池在,妖就沒辦法,因為打仗,是不能繞過城池的。打仗為什麼不繞過城池?
因為攻城,魯班還造了雲梯就是專門為了攻城。但是攻城的代價也是非常大的,守城容易攻城難,每一次攻城無一不是做好一切的準備。而且一方失敗之後,其中的一個條件就是割讓多少城,戰國時期秦國不是用了好幾座城池換和氏璧,城池戰爭中真的有那麼大的作用嗎?
如果能夠繞開城池,直接攻擊後方不行嗎?
對於那些城門或者城牆,每一個諸侯國的城池都會有這麼一個城門,這個城門修建的十分高,而且十分的牢固。這座城門每時每刻都會有重兵把守著,特殊情況下,人們出來進去還要接受嚴格的檢查,一般的奸細都很難混進去。打仗的時候要想攻下這座城池,一般只能從這座大門裡進去。因為一般的城池都是建立的險要的地方或者是交通要道,方便作戰的時候採取措施。
所以也是因為地勢的原因,所以想要繞過去是很難的,以前的交通可沒有現在發達,一般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只有一條道,我們的交通網四通八達這在以前是不能夠實現的,到處都是荒山野嶺,帶領大軍怎麼繞?而且軍隊行軍的時候都是要準備很多的物資的,帶著物資上山也不現實啊,所以就只能走那條城門口的路。就算小規模的隊伍繞過去了,還要面臨著兩面夾擊的危險,付出更大的代價。
所以想要繞過去是不現實的,要麼選擇強攻,要麼就智取,但是繞行卻是不可能的。要是那麼容易就讓你繞過去,那麼修建這座城池的意義又在哪裡呢?有這功夫還不如多養一點兵呢。
“繞過對方城池”的風險性,也是一覽無餘:古代的重要城池,基本都建設在戰略要地上,就算多跑點路繞過了城池,也就等於一頭扎進了對方的地界裡,後勤補給隨時都有被斷的危險。一旦前方遭遇到頑強阻擊,那麼任你帶領著多麼精銳的軍隊,都可能成為困在籠子裡的猛獸,極有可能就被對手的陷阱逮個正著。
必須要清楚判定地方的防禦配置,先拿下地方的要衝堅城。而看似“笨重”的萬里長城,其真實價值也正在於此:也許長長的
城牆,不能面面俱到防到每個地方,但只要卡住邊境的要衝,就好比裝好了安全閥。任對手鐵騎縱橫,衝進來也常被牢牢鎖住。就以這一整套的防禦系統,佑護邊關百姓安寧。
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許多的朝代,都處於長年戰亂的時期。
也不想要去攻打這些城池,因為消耗特別的大。但是呢,又不得不去攻打這些城市,為什麼呢,因為古代並不像如今,他的所有的一些運輸都需要透過人力以及馬力來完成這個運輸。
而且呢,速度非常的慢,如果說你從一座城市繞到另一座城市的話,這樣很容易被敵軍切斷你的後路補給軍隊。導致你的先鋒部隊直接被困在路上,進退兩難。即便是敵方不出軍攻打,早晚也要將你的先頭部隊給活活餓死。
第二點的話就是因為城池裡的糧草兵馬以及金銀珠寶都是非常豐富的一些資源,攻下了這座城池,不僅可以為我們的先頭部隊提供一個非常良好的住宿環境,休息環境以外還能再次擴充國庫力量,即便是再次行軍,也可以大大縮短糧草運輸的直徑距離,可以及時為作戰部隊提供快速的補給。
所以說自古城池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雖說攻打城池比較麻煩,可侵佔城池的方法可並不僅僅只有攻打這一種辦法,還有智取,逼贈等等方法,例如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劉備借荊州,都是沒有花費一兵一卒,便將此座城池歸於個人名下,當然每個城池中還會有一定的守軍,若將這些守軍全部策反到自己的軍營,自己國家的戰鬥力也會有一個不小的提升的。
攻打城池是一勞永逸的最好辦法,所以古代君王不惜花費巨大的代價,也要攻下敵方的城池。歷史當中也曾出現過繞行敵方城池的例子,在三國時期,吳國有一位年輕的將領,此人血氣方剛,有點小聰明,對於兵法的理解卻不是那麼的深入,一次他被封為側將軍,配合主帥行軍出戰迎戰曹操的部隊,可是這個年輕的將領覺得自己的本領十分高強,僅僅被封了個側將軍,是在是有些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