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以為,熬到幾個孩子畢業、工作,那他們就輕鬆了,開始享福了。
誰知道孩子們開始工作之後,事情又變了。
“老大考公職沒考上,埋怨家裡沒有關係,沒給他走後門,第二次公職考試的時候,他說要花十萬塊錢去走關係,他爸也給了……”
但是老大花了十萬塊,只得了一個去農村基層的位置,最後老大不幹了,跑回來了。
說那錢少又辛苦,還要熬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回城裡,看不到希望。
“老二結婚的時候,對方說要他上門,我們覺得一個男孩子上門了,到時候吃苦、被看不起的就是他,不同意,老二要死要活不肯跟人家分手,女方就說要買房,不買房不結婚……”
後來倒是給老二買房了,畢竟他們習俗就是兒子結婚父母買房出彩禮,大家都這樣。
可惜買房結婚後沒兩年老二離婚了,房子被女方拿走了。
後來老二二婚,依舊是給人家上門……他們沒法子只能同意了,又給老二錢,然後他在老丈人幫助下起了現在的房子。
粟寶插了一句嘴:“那你們還挺有錢的呀……”
她看老奶奶死亡的過程,只覺得她苦,以為他們家都沒錢。
誰知道他們能給老大十萬塊走關係,又給老二買房,最後二婚又給了錢……按照最後的結果每個孩子也都分到了家產。
“那女兒和小兒子呢?”蘇何問問道。
老人嘆氣:“女兒在我們給老大10萬塊走關係的時候就說不要給,給老二買房的時候也說不要給,女兒說多了生氣了,兩個兒子反過去說她一個女孩子跟兒子爭家產。”
兄妹之間就吵起來了,女兒生氣說不公平,女兒做了那麼多什麼都沒有,兒子恨不得掏光家底。
粟寶點頭:“是這樣的道理呀!”
按照之前來說,蔡家的男孩子們一個個猴精,幹活的時候一個個藉口去讀書複習。
女兒心底有怨氣,但還是幫爸媽幹活了。
她自己可能都覺得哥哥弟弟們不靠譜吧。
老奶奶臉色發苦:“我們也沒有重男輕女呀,那個年代大家都說女孩讀書沒用,但我們老倆咬緊牙關,再難也送她一路讀到高中,沒考上大學我們也花錢給她去唸大專了……”
“她結婚的時候我們給她十萬塊錢陪嫁,婆家給她10萬塊錢彩禮我們也都返給她了……”
女兒結婚後,在村子裡的地也平分兩份,一份給她一份給小兒子。
但女兒依舊覺得不公平,說父母沒幫她什麼,都是幫哥哥弟弟。
“老么小時候愛玩,初中輟學後就遊手好閒,家裡店鋪給他他又嫌苦,沒出息……”
“最後看上了一個女孩,去村子裡結婚了。因此一直責怪我們在他小時候不管他,兩個哥哥都是城裡人就他一個在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