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說別人,你不也一樣嘛!”
定睛瞧了一會兒熱鬧,魯旭這才低頭掃起了街道。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幾年裡,新華書店每次到了受歡迎的新書,有讀者徹夜排隊是很平常的事。
這兩年隨著國內印刷紙張短缺情況得到改善、市場上出版物豐富起來,供應充足,讀者半夜排隊買書的情況已經變得越來越少了。
太平館餐廳離著新華書店還不到二十米,他負責這邊兒的衛生,長時間沒遇到這情況,差點都忘了有這把事。
也不知道今天又上了什麼新書,新華書店門口可是好久都沒見著這樣的場面了。
心裡這樣想著,魯旭手下沒耽誤,手中的掃把不停揮動。
他今年26歲,這樣重複機械的勞動他已經堅持了8年了。每一天的工作幾乎都是在凌晨一點多起床,在街上幹到六點,然後去吃早飯。
吃完了早飯,他可以找個地方歇著,然後盯著自己負責的區域,到下午1點就可以下班了。
有時候他在掄掃把時會忍不住暢想,自己手裡的其實不是掃把,而是一支放大了幾百上千倍的毛筆。
而這空蕩蕩的大街就是他的畫布,夜色如墨,任他揮灑。
每當他想到這裡的時候,就滿腔豪情,感覺自己一身的才華無處施展。
可真等他下了班回到家,打算揮毫潑墨施展一番才華時,他卻發現自己的才華可能都發揮到大街上了,對著紙筆枯坐一兩個小時,腦子裡空空如也。
從事重複性的體力勞動時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腦子可以放空,不知不覺間天色漸亮,魯旭的工作也接近了尾聲。
他一口氣將最後一片街道給掃完,拄著掃把歇了一會兒,眼神不由自主的落在了新華書店的門前。
他並不是故意往那邊看,實在是被新華書店門前的風景吸引住了目光。
只見晨光微熹的燕京路上,新華書店的招牌下,前來購買圖書的讀者已經在書店門口排起了長龍。
燕京路說是廣州最繁華的街道,但寬窄也就十米左右,所以讀者們排隊不是衝著書店門口,而是沿著街道的方向。
魯旭的眼神順著人群不斷向後移動,目光所及之處,盡是排隊的人群,少說也排出了一里多地。
他不由得咋舌,這又是哪部國外的經典名著要上市了?
人氣也太旺了!
看了一會兒熱鬧,魯旭好奇的問正排隊的一位中年男人。
“大哥,你們這麼多人排隊,今天什麼書上架啊?”
“是林朝陽的新書,而且還有籤售,就在新華書店。”
魯旭聽到這訊息吃了一驚,他沒想到是林朝陽的新書要發售了。
他不算是文學愛好者,但也看過如《高山下的環》《棋聖》《禁閉島》這幾部。
他看的這些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故事性極強,有一種讓人忍不住沉浸其中的氛圍感,很適合那些喜歡看通俗讀物的讀者。
魯旭好奇的問,“大哥,他這新書講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