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輩在眼前,大哥又是奔50的人了,因而陶玉書的話很有技巧。
陶玉成神色和緩了些,然後說道:「我這回找的生意肯定沒問題。」
他信心滿滿,言之鑿鑿,令陶玉書不禁好奇,「什麼生意?」
「中關村,賣BP機!」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中關村第一人陳春先為代表的一批科研人員紛紛下海創辦科技企業以來,中關村逐漸興旺起來,形成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誕生了上千家高科技企業。
不過這其中多數公司都是皮包公司,乾的都是倒買倒賣的生意。
「BP機?你懂嗎?」
做生意做生不如做熟,陶玉書聽了大哥的想法,第一反應是反對。
「我懂不懂不重要,我能進到貨,也有人來買貨,這不就成了嘛。
一臺BP機進價2500,我賣3000,轉手就賺500元!
漢顯的,今年剛研究出來,根本不愁賣——
半年前,山東浪潮公司和摩托羅拉聯合推出了全球第一部漢字顯示尋呼機,並且編制了「中國統一號碼」-「傳呼通訊用漢字資訊表示及其編碼字符集」。
摩托羅拉、松下等企業均採用該標準生產漢顯傳呼機,陸續推向了市場,廣受歡迎。
燕京從85年開通了126尋呼臺,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有超過3萬名BP
機使用者,並且每年還在以成倍的數字在增長。
陶玉成說起自己的生意經洋洋得意,燕京現在每年能賣出上萬部BP機,
他心中認定這門生意大有可為。
如今的國內還是典型的賣方市場,他這麼想確實沒毛病。
那些下海經商的人,有些人想法比陶玉成還簡單,不耽誤賺大錢。
只不過很多人憑著運氣和時代賺的錢,早晚會虧回去。
「大哥,BP機算是個人通訊時代的過渡產品,你賣賣大哥大其實也不錯。」林朝陽提醒道。
「大哥大太貴了,哪有BP機用的人多啊!而且賣那玩意還得在電信有關係。」陶玉成說。
林朝陽見他表情興沖沖的,大嫂趙麗似乎也認可他的想法,便沒有再說什麼。
反正都是賣通訊裝置,以後BP機生意不好了,賣手機也不遲。
大舅哥就是條鹹魚,開店還不見得能熬到BP機生意下滑的那一天呢。
晚飯過後,陶父問林朝陽,「朝陽,最近學校的人聯絡你沒有?」
「聯絡我?沒有啊,有什麼事?」
陶父遲疑了一下,》「也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