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文豪1978> 第555章 皆兄弟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55章 皆兄弟也 (1 / 7)

在島內的最後一天,林朝陽接受了《聯合報》的專訪,談了訪問灣島這幾天的感受。

訪問過程中記者問他這次灣島之行是否獲得了什麼靈感時,林朝陽微笑著說道:「靈感這種東西可做不得準,沒有哪部長篇作品是可以依靠靈感完成的。」

記者又不死心的追問道:「那您以後有可能創作一部有關於灣島或者兩岸歷史、命運的作品嗎?」

林朝陽度片刻,認真的回答道:「可能要有個合適的時機。」

聽看林朝陽模稜兩可的話,記者還想追問,他卻不願再多談這個話題,

訪問灣島期間,林朝陽受到了灣島文化界人士的熱情款待,所到之處熱心讀者洶湧如潮,顯示出他在灣島內強大的影響力。

第五天的輿論熱潮,直接讓他成了民眾們在街頭巷尾,茶餘飯後討論的焦點人物,真正的成為了在島內民眾當中婦孺皆知的那種全民性作家。

待民眾們從這場新聞浪潮當中回過神來,林朝陽已經飄然離去。

但他人雖然走了,聲音卻留下了。

8月4日,林朝陽離開灣島的第二天。

《聯合報》登出了林朝陽在離開灣島前的獨家專訪,專訪內容沒什麼特別的。

有些人注意到記者與林朝陽的對話中談到了未來是否會創作有關於灣島和兩岸的作品,林朝陽回答的模稜兩可,也不知是出於客套不好直接拒絕還是有什麼顧慮。

但這個回答還是給了不少他的忠實讀者一些盼望,如果林朝陽真能寫這樣一部作品就太好了。

除了專訪,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林朝陽竟然還在《聯合報》上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一《兩岸三地,皆兄弟也》。

這篇文章長達六千字,可以視為林朝陽六天灣島之行的一份總結,也是他這次來灣島的最終任務。

文章中有一段文字是這樣寫的:

「”..—六七月份間,大陸遭受百年未遇之水患威脅,我與妻子積極倡導為受災民眾捐款,得到香江文化界和市民們的熱烈響應。

7月23日,香江演藝界數百位熱心人士齊聚跑馬地馬場為華東水災演出募捐,場面令人動容,其中還有林青霞、張艾嘉、羅大佑、伊能靜等灣島演藝界人士的傾力相助。

訪問期間,欣聞島內民眾亦為大陸受災同胞籌措大量善款,令人深受感動。

遙想往昔,大陸先民懷著對未知的探索和開拓的勇氣渡海登島,在這裡紮根落戶,他們帶來了中原文化的火種。

從此華夏語言、習俗和信仰在寶D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千百年來,哪怕歷經朝代更迭,外敵侵擾,華夏文明香火綿延,未曾斷絕,兩岸之間隔著一彎海峽,思念與牽掛卻從未被距離沖淡。

兩岸三地,血濃於水。

閩南語裡藏著的是來自故鄉的腔調,媽祖廟前繚繞的煙火是解不開的鄉愁,舞龍舞獅的熱鬧、元宵花燈的璀璨,是來自祖先的傳承,是斬不斷的根脈相連———.」

文章發表之後,接續了前兩天的新聞熱潮,立刻在灣島社會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這種反響又很快分解成了兩個對立的陣營,一方認為林朝陽的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融理於情,深明大義,

而另一方則認為林朝陽這篇文章包藏禍心,分明是在充當開路先鋒。

兩方人各執一詞,吵的不可開交,無形之中再一次擴大了林朝陽這次訪問灣島的影響力,幾乎成了1991年灣島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現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