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種情況,花城出版社高興之餘,更多的還是驚訝。
他們想到了《闖關東》上市後會廣受歡迎,但沒想到會這麼受歡迎。
整整20萬冊書,竟然堅持不到五天,這其中還包括了2萬冊的精裝本。
他們還能說什麼?
加印!狠狠的加印!
花城出版社在GD省內算是比較有影響力的出版社,但跟真正的大型出版社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其中除了有編輯資源、作者資源等方面的差距之外,印刷資源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
為了解決《闖關東》的印刷紙張和印刷資源的問題,社長蘇晨親自跑到了廣東人民出版社尋求幫助。
改革開放之前,各省都有屬於自己的人民出版社,GD省也不例外。
改革開放之後,廣東人民出版社為響應政策,於1978年和1984年先後拆分出了廣東科技出版社、嶺南美術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
所以從骨子裡說,花城出版社屬於人民系出版社。
有困難了,想到的第一個人當然是大哥。
廣東人民出版社成立於1951年,至今出版了6000多種各類圖書,不僅獨佔了廣東新華印刷廠的大半印刷資源,這兩年還與花縣合辦了印刷廠,印刷資源充足。
蘇晨的請求很快得到了人民出版社方面的響應,為《闖關東》的印刷大開綠燈,印刷資源問題迎刃而解。
《闖關東》的熱銷勢頭還在不斷攀升,在各地書店庫存售罄的空檔,甚至出現了有讀者前往城鎮郵局搶購的情況。
小城鎮郵局因為讀者有限,訂貨量有限,銷售週期也比較長,可這種情況卻在《闖關東》出現後被打破。
那些熱情的讀者們如同蝗蟲過境一般,將這些郵局掃蕩的乾乾淨淨。
不出意外,這樣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闖關東》的印量能夠滿足那一波最為熱情的讀者們的購買慾望後,才會有所回落。
時間來到十一當天的燕京。
《闖關東》引起的搶購狂潮令人震撼,但更讓人震撼的是林朝陽因此而獲得的收益。
寫一本書,賺一百萬元!
放在以前,對於中國作家來說幾乎是白日做夢一樣的事。
在基礎稿酬加印數稿酬的付酬模式下,作家寫,短篇一兩百塊,中篇大幾百塊到一兩千,長篇也就三四千塊錢。
僥倖有的作品受歡迎,作家還可以拿個千八百塊錢的印數稿酬,更多的時候,基礎稿酬就是作家們能夠收到的全部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