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別的不行,寫點評論文章還在行,正好還可以藉著這個機會鍛鍊一下。
正在書庫摸魚的林朝陽並不知道妻子只是看了兩篇文章就已經開始未雨綢繆要打倒傷痕文學了,他忙裡偷閒寫了千八百字,就接到了樓下傳來的小紙條,說有人找他。
下樓一看,是周燕如。
見面寒暄兩句,周燕如開門見山的說道:“《小鞋子》單行本的事已經談好了,現在正火,人文社那邊合作的意願也很強烈。你哪天有時間,跟我去他們那走一趟。”
“明天吧,我請半天假,上午過去一趟。”
“好,那我明天在人文社門口等你,地方你知道吧?”
“朝內大街166號,誰能不知道啊!”
周燕如點點頭,兩人又聊了兩句,她便告辭而去。
翌日早上,林朝陽來到朝內大街166號,人文社那棟五層高的大樓靜靜的佇立在街邊,這會兒趕上早上上班,不少人騎著腳踏車進院。
隔著不遠,林朝陽便看到周燕如正扶著腳踏車等在大門口。
“老周,等一會兒了吧?”林朝陽上前拉了個招呼。
“我也剛來,走吧!”
兩人進院,來到傳達室門口,周燕如衝裡面喊了一聲:“老翟,登記!”
一看就是老熟人了,傳達室的老師傅拿出本子給周燕如登記,眼睛掃了一眼林朝陽。
“小夥子面生,新作者?”
“許靈均知道吧?”周燕如介紹道。
“許靈均啊,聽過聽過。”老翟說著話,接過了兩人登記好的本子。
等二人上了樓,他掃了一眼本上的名字——林朝陽。
小夥子字寫的倒是不錯!
人文社的當代文學編輯室在三樓辦公,周燕如帶著他走進當代文學辦公室,靠牆一圈是八九張桌子,桌前一群編輯,每個人的書桌上都堆滿了書稿,連地上也有不少用牛皮紙袋裝著捆好了的稿件。
“老李,給你送人來了!”
周燕如的喊聲喊出來了一個戴著眼鏡的方臉中年,他笑著起身張開手,先是周燕如打了個招呼,然後又熱情的握住了林朝陽。
“這位就是許靈均同志吧?”
“這是李曙光,編輯室副主任,你的就歸他管了。”周燕如介紹了一句。
“叫我老李就行。”李曙光說道。
林朝陽笑了笑,“您叫我朝陽就行,我本名林朝陽。”
幾人寒暄了幾句,李曙光叫了一聲“小嶽”,辦公室裡的一個年輕人起身,看起來約莫三十左右,李曙光介紹道:“嶽紅志,你的責編。我負責二審,總編輯負責終審。”
簡單介紹過後,嶽紅志找來了兩把凳子,讓兩人坐下,又忙著倒水。